因噎废食不可取-如何正确面对靶向药物副作用——以阿帕替尼为例

2019-04-11 14:49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阿帕替尼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凭借确切的临床疗效,被推荐用于胃癌三线治疗。说起靶向药物,许多患者及家属对其副作用望而生畏,都希望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能降低副作用的发生,副作用又是否真的如网上谣传的那样恐怖?接下来,请大家跟随小编的步伐,对阿帕替尼的疗效及副作用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疗效优势明显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肿瘤之所以恶性生长,丰富的血管网络的生成是关键环节之一。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高选择性竞争细胞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2(VEGFR-2)的 ATP 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转导。简单来讲,就是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破坏肿瘤的氧气和营养供给管道,以「饿死」肿瘤的方式抑制其生长和转移。

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阿帕替尼的Ⅲ期临床研究显示,晚期胃癌三线及三线以上的患者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期可达 7.6 个月,较对照组延长 2.6 个月,死亡风险下降近 40%。我国临床肿瘤界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临床肿瘤学大会(CSCO)推荐阿帕替尼作为晚期胃癌三线的标准治疗方案。

在其他肿瘤治疗领域,阿帕替尼表现仍然十分抢眼。

阿帕替尼联合 PD-1 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应用于肺癌治疗的目前临床数据,显示出强大的协同抗癌作用:既增加免疫细胞的活性,也有效提高抗肿瘤的效果。研究显示,阿帕替尼联合化疗能显著改善 NSCLC 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和疾病控制率,有望成为不能切除的局部或晚期驱动基因阴性的 NSCLC 患者二线治疗的新选择;

在晚期肝癌联合治疗领域,阿帕替尼联合 PD-1 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的 I 期临床研究表明,这一用药组合对晚期肝癌具有很好的疗效,客观缓解率为 50%,疾病控制率为 93.8%。

正确服用「阿帕替尼」的小贴士

使用药物时若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效果往往差强人意。怎样才能发挥阿帕替尼的作用,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服用剂量一定要谨遵医嘱,如果用药过量,将增加毒副作用发生的几率。道理浅显易懂,因为即使是鸡蛋牛奶,过量了也会出问题。

其次,阿帕替尼应在餐后半小时服用(每日服药的时间应尽可能相同),以温开水送服。疗程中漏服的剂量不能补充。患者应充分与医生沟通并遵从医嘱服药。

另外,在服用期间有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时,需要告知医生。

最后,针对常见的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也要对不良反应自我监测。如每天定时测量血压,随时观察自己是否有明显的出血点,注意避免冷空气刺激,减少接触金属器物,注意观察是否有腹痛、腹泻症状等。如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请及时咨询医生。

副作用不可怕,谨遵医嘱是关键

和其他抗肿瘤药物一样,阿帕替尼在带来疗效的同时,也会出现不良反应,如高血压、出血、手足综合征等。如果在服药期间,出现副作用的话,无需过度担心。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都是临床已经预知的,在对症处理上有很多有效的办法,患者应该提高认识,配合医生的治疗;

阿帕替尼所致的不良反应医生大多可通过对症治疗、调整剂量等方式处理。例如在胃癌应用方面,CSCO 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组织制定了《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来供临床医师安全有效的应用阿帕替尼。

规范用药是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发挥作用的前提,切记不可私自调整剂量或停药,具体应该咨询医生采取正确应对方案。若患者或家属不顾病情轻重缓急,私自把剂量减少或轻率换药以减弱副作用,则其治疗作用也可能归零。

小结

阿帕替尼用于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恶性肿瘤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正确应用并客观对待其副作用,才能使其临床疗效达到最优。矫枉过正放弃治疗,或掩耳盗铃,完全不把副作用当回事,都是不可取且对自身健康不负责的。最后希望大家面对癌症都能保持科学的态度。尤其是网上信息混杂,众说纷纭的时候,要相信专业的肿瘤科医生,不慌乱、不迷茫!抗癌之路道阻且长,相信科学能够带来希望,帮助人类赶走癌症阴霾,守护生命!

编辑: 赵夕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