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TKI 不良反应早期干预,大多可防、可控
上海,2019 年 3 月 23 日
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牵头,邀请国内肿瘤科、呼吸科、消化科、口腔科、皮肤科、及中医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拟定的《EGFR-TKI 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日前在《中国肺癌杂志》发表 [1]。这是中国首部关于 EGFR-TKI 不良反应的指导共识。
《共识》发布旨在规范管理 EGFR-TKI 不良反应
肺癌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发病率居首位的肿瘤,也是每年死亡率最高的肿瘤 [2]。近十年来,靶向药物的问世显著延长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平均生存期。针对 EGFR 突变阳性 NSCLC 的 EGFR-TKI 抑制剂发展到现在已有三代,但目前我国对 EGFR-TKI 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尚无统一的诊治策略和防治措施。如何管理好其所致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避免不必要减量或过早停药导致的治疗中断,成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共识》编写的牵头人,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陆舜教授在《共识》发布会上表示:「《EGFR-TKI 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针对国内已经获批上市的 EGFR-TKI 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危因素、诊断和分级标准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梳理总结,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切实可行的诊疗措施,延长晚期 NSCLC 患者的生存,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帮助患者治疗最大化获益。」
EGFR-TKI 所致不良反应大多可防、可控
相比化疗,EGFR-TKI 药有其特有的不良反应,如腹泻、药物性肝损伤(DILI)、皮疹、甲沟炎、口腔粘膜炎、间质性肺疾病(ILD)等。但这些不良反应多数是可防、可控。
EGFR-TKI 导致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腹泻和 DILI。腹泻主要为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除非严重情况,可根据腹泻等级选择保持原剂量治疗或暂停后再次低剂量启动治疗。药物性肝损伤(DILI)比较「隐形」,临床表现通常无特异性且潜伏期大。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如果受到了损伤,就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危害。《共识》指出,除第二代 EGFR-TKI 阿法替尼,多数 EGFR-TKI 主要通过肝脏酶系代谢,需注意其肝脏毒性。
EGFR TKI 药物皮肤不良反应较常见,一代、二代、三代药物均会产生皮疹、甲沟炎等。不同的 EGFR-TKI 药物皮疹症状出现时间或早或晚,但周期相似,尽早控制有助于治疗。对轻、中度皮肤不良反应,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无需调整靶向药物剂量或中断治疗。
EGFR-TKI 所致 ILD 发生率低,但一旦发生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周建英教授指出:「ILD 起病常以咳嗽(以干咳为主)为首发症状,进而出现发热、呼吸费力,早期发现识别 ILD 并提前采取相关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越早治疗对于病情控制更有效。若不尽早控制,或者逐渐发展成呼吸衰竭可能会在短期内危及生命。」《共识》指出, EGFR-TKI 药物中二代药物阿法替尼引起 ILD 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于其他一代、三代 EGFR-TKI。
加强 EGFR-TKI 安全管理 有助于肿瘤规范治疗
在肿瘤靶向治疗时代,大量抗肿瘤靶向药物的成功应用为患者带来希望,同时也为临床用药安全提出新的考验。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关乎肿瘤治疗的成败,也关系到国家对癌症等重大疾病的防治攻关和经济负担。
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史美祺教授指出:「EGFR-TKI 导致的不良反应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不同的阶段,当不良反应严重到 3-4 级时,就必须要停药,这给患者的后续治疗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加强药物安全管理,积极采取措施干预是控制 EGFR-TKI 所致不良反应的关键。如果可以及时干预控制,当不良反应程度降到 0-1 级的时候,还可继续使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EGFR-TKI 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的发布,为临床医生加强 EGFR-TKI 安全管理和肿瘤规范治疗提供了一把「利器」。专家一致呼吁广大肿瘤科和相关多科室医生,充分意识到 EGFR-TKI 药物不良反应的多样性,用好《共识》这把「利器」,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等,使 EGFR-TKI 所致不良反应最小化,避免不必要的减量或过早停药而中断有效治疗,给予患者低毒、高效的抗肿瘤治疗,从而延长 NSCLC 患者的生命,提升其生存品质。
参考资料:
[1]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肺癌杂志》,2019 年 2 月第 22 卷第 2 期.
[2] Siegel RL et al. CA Cancer J Clin. 2016 Jan-Feb;66(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