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国务院将每年 8 月 19 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这是继护士节、教师节、记者节之后,国家设立的第四个行业性节日。节日前夕,甲状腺书院对多学科专家进行了拜访,聆听他们对于甲状腺学科变化的看法,以及对行业和中国医师节的期待。
感谢以下受访专家:
内分泌科:
外科:
核医学科:
超声科:
病理科:
学科进展风起云涌,令人骄傲
疾病谱的改变是甲状腺学科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变化。「甲状腺结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癌等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刘超教授强调。王广教授指出,这与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有关,疾病筛查越来越被重视也有一定的贡献。罗渝昆教授补充道:「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加带来更多的甲状腺超声检查,也导致了微小癌和更多早期病变的发现」。同时,政府、医护人员和公众对甲状腺疾病的关注度,以及我国甲状腺疾病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在显著提高,陈立波教授强调,专科学术团体的成立和学术活动质量的提升,将我国甲状腺疾病诊治带到了新的高度。
疾病诊治更加规范化是另一个显著进展。高力教授高度评价了多基因检测等新诊断技术的引入以及带来的诊断方式方法的整体变革,王军教授强调,超声诊断规范化和细针穿刺的广泛开展促进了诊断的精细化。病理科的刘志艳教授体会更深:「分子病理的发展为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更准确、更完善的依据」。在治疗方面,专家们都非常推崇指南的巨大作用,如分化型甲状腺癌从大多全切转变为根据危险分层采用全切或部分切除术式,在部分低危甲状腺癌患者中推行积极观察的策略,而不是一味强调手术干预;再如 131I 治疗甲亢越来越普及……
专家们还从各自专科角度分享了他们对于甲状腺疾病治疗进展的理解。
王军教授说:「外科治疗更加个体化,操作更加精细,能量设备、术中神经监测、术中甲状旁腺快速检测技术等使外科操作更安全,术前双风险评估的推行和加强术后管理极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高力教授强调了甲状腺微创外科的发展,特别介绍了他所在中心在改良 miccoli 术式方面的探索。
不忘使命,展望未来
诊治规范化仍是专家们关注的焦点,也因此,及时更新指南成为专家心中最重要的事。高再荣教授强调,学科在进步,观点、认识、理论需要不断更新,随着常见病诊疗水平的提升,提升难治性甲亢、难治性甲状腺癌等重点疾病的诊治需求更为迫切,我们希望有更加完善的指南,并藉此将多学科合作推向更高、更好的平台。
在改善临床实践方面,专家们更多地将目光聚焦于长期管理和大数据建设,强调中国学者应该在国际上发挥更多影响力。刘超教授提出,希望建立中国的甲状腺疾病管理网络和积累大数据,也希望政府对甲状腺领域能有多点的关注和投入。高力教授介绍,他所在中心基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构建了全国首个甲状腺癌术后随访体系,进行正规的计划性随访并已坚持 5 年,将为甲状腺学科的未来发展和广大患者带来极大获益。陈立波教授更是豪情满怀地说,希望能团结更多的学科和同道,在国际甲状腺领域中发出更强的中国声音,在指南制定方面做出中国的贡献,让中国数据在全世界得到分享。
任务众多,如何落实?王军教授风趣地指出要「眼高手低」,眼高是看到高科技、看到新的发展,手低就是要踏踏实实做事,沉下来踏踏实实真正做事。
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期待
2018 年 8 月 19 日是我国首届中国医师节。王军教授激情洋溢地说,医师节的设立将载入中国卫生史。中国医师承担着全世界最繁重的医务工作,1,100 多万中国医师非常盼望能拥有自己的节日。
我国广大医生长期默默无闻、加班加点、放弃自身健康来维护公众健康,在重大灾难面前,总是冲锋在前,从不考虑个人安危。但当前医生被尊重、被重视的程度与承担的职责严重不相符。各位专家坦言,医生需要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关爱,尤其是患者的理解和认可。陈立波教授说,「患者的认可可以降低甚至消除超负荷工作的劳累」。
对于中国医师节的设立,陈立波教授直言「非常受鼓舞」,高力和罗渝昆教授说「代表了全社会对医生的认可」,「感受到国家层面对医生的爱护」,刘志艳教授说「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专家们希望通过这个节日帮助医生找回职业的自豪感,吸引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加入医生队伍,在全社会弘扬一种尊重医生的文化,「不尊重医生,就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大家在采访中纷纷期望举行一些活动来营造一种「仪式感」,比如请老专家给年轻医生讲讲从医经历,年轻医生举行入职仪式或重温医生誓言,举行医院开放日让民众近距离了解医院的运作等等。他们呼吁加强正面宣传,帮助公众树立「医学是有局限性的,医生并非万能」的观念。他们还代表广大医生表达了一个弱弱的心愿——「最好能放假一天,休息一下」。
医生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人类健康的守护神。但他们毕竟不是神,而是普普通通的凡人,也需要关爱和守护。谨以此文,向全国的医务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愿我们用一生践行医学誓言,不负韶华不负卿,彼此相依,共同绘制医患和谐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