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一词最早出现在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的描述中,2000 多年来,人类为攻克这一恶疾前赴后继,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人类从束手无策到跃跃欲试,患者从零星生存到寿命延长,每一步都是从事癌症研究的科学家和医护人员的心血结晶。
在中国抗击癌症的道路上,有一群人,始终走在最前列,秉承最先进的治疗理念,用最大的耐心和细心,提供最精致的照顾,也因此获得了在中国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生存率数据,成为中国患者首选的国际化肿瘤诊疗中心。他们是中国抗癌工作者中的精英,代表着中国抗击癌症的最强力量。2 月 4 日「世界癌症日」,丁香智汇采访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以下简称「北肿」)的党委书记,著名淋巴瘤专家朱军教授。
引领和示范是满足国家需求更是我们的责任
肿瘤是危害我国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全国肿瘤防治是一项重要且艰巨的任务。朱教授指出,我国在《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 年)》提出「总体癌症的五年生存率要从现在的 30.9%,到 2020 年提高 5%,至 2025 年提高 10%」这一癌症防控目标,是实现健康中国伟大梦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北肿十多年来 5 年生存率总体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这个基本目标,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要达到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务还很艰巨。北肿作为全国顶尖的肿瘤专科医院,在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国家「健康中国」的战略,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这是北肿的责任和担当。
朱教授说,要实现这样一个防控目标,需要全社会的重视,特别是医疗界,尤其需要肿瘤专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在具体实施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规范和普及工作,不仅仅是对群众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普及,更重要的是整体提升肿瘤专科医护人员的诊治规范化水平。朱教授充满信心地说,「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全社会齐动员,共同努力,我相信一定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专科化和精准化:提升淋巴瘤疗效的秘诀
北肿的淋巴瘤科是国内第一个挂牌的淋巴瘤专科,朱教授本人也是淋巴瘤领域的大家。当丁香园问及淋巴瘤治疗规范化提升的问题时,朱教授首先坚定地说:「在今后的肿瘤防治过程中,专科专病的研究和发展是一个方向,是一个途径,我们近 20 年来在淋巴瘤方面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北肿的淋巴瘤专科团队是在肿瘤内科基础上建立的,经过 20 年的建设,目前北肿的淋巴瘤治疗水平在国内已成为公认的翘楚,在某些特定类型的淋巴瘤方面,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比如霍奇金淋巴瘤的 5 年生存率已经达到 82%,非霍奇金淋巴瘤 5 年生存率也达到 55%~60%。
回顾十多年的历程,北肿的淋巴瘤 5 年生存率以每 5 年提高 5%~10% 的速度持续大幅提升。朱教授说,这样的进步是源于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来自多学科合作和坚实的大内科基础,更重要的是淋巴瘤专科化的发展使患者获得了规范的治疗。因此我们坚定的走专科化这条路,希望在推动全国的淋巴瘤规范化诊治方面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朱教授进一步介绍,在规范化诊断的基础上,北肿的淋巴瘤专科团队进行了更为精准的、细致的分层治疗,使淋巴瘤的疗效得到了改善和提高,治愈率有了明显的进步。在这当中,新药特别是精准的靶向药物发挥了关键作用。
自从 20 年前第一个 CD20+单抗诞生从而显著改善 B 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以后,新的单抗、靶向药物、针对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的药物以及免疫细胞治疗等崭新的抗癌手段的应用,不断地推进淋巴瘤更加精准的治疗以及准确判别预后。朱教授说,相信随着新药的研发、对临床试验的重视、既有药物治疗经验的逐步推广,淋巴瘤的治疗将始终处于精准治疗的前沿。
2017 年,朱教授当选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国抗淋巴瘤联盟的主委。他说,借助行业协会这个平台可以更广泛地交流、学习,一定能进一步推进淋巴瘤的规范化诊断治疗,为中国的淋巴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路径和治疗方案,也代表中国能够在淋巴瘤等肿瘤治疗的国际交流中提出中国的解决方案,发出中国的声音。
以心灵对话,开启患者的希望之门
北肿不仅强调抗癌治疗的领先,也有着人文关怀的传统。朱教授说,每一个肿瘤专科医生都希望每位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和照顾,希望能战胜肿瘤、治愈肿瘤,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个良好的医患沟通。他强调,良好沟通不仅需要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有科学的认识,也要求医护人员对肿瘤要有正确的认知,要认识到我们不仅仅是治疗肿瘤这一种疾病,而是在对患者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照顾。
朱教授说,要做好一名医生,服务好每一位患者,需要理解患者,尊重患者,从患者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疾病的特点、患者对疾病的理解、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个体化地对待每一个患者,而不是机械地、照本宣科地按照所谓的规范和指南开具处方。朱教授强调,治疗肿瘤没有唯一的标准的方案,只有「最适合患者的方案」,也叫「个体化的最佳方案」,这需要医生谦虚、耐心地跟患者沟通,设身处地的从患者的角度选出对他们最适合的方案,一方面治疗疾病,另一方面照顾患者的心理和他今后的生活状态。
朱教授说,「归根结底,还是心中要有对患者的关爱,这种关爱不仅仅停留在嘴上,而是要渗透入我们接触、接待、诊断、治疗患者的每一个环节中,让患者能够在我们这里得到相应的理解、尊重与关怀,给予他们希望。」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院标,是一扇大门。北肿的医护人员也确如他们所承诺的,用自己的精心、细心和爱心,为每一位肿瘤患者打开一扇希望之门,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癌症患者心中的「健康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