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作为我国肿瘤领域最大的学会之一,其自成致力于我国临床肿瘤事业发展,吴一龙教授作为 CSCO 的现任理事长,在过去的一年中,无论是学术传播上、指南制定上,还是在继续教育中,吴教授始终秉承 CSCO 的理念,集结 CSCO 各领域专家之力量推动着我国肿瘤事业发展。同时吴教授本身作为肺癌领域的顶级专家之一,对于我国肺癌诊治事业也有着独到的建树。
现在丁香园邀您一起听听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吴一龙教授讲述过去一年中关于 CSCO,关于肺癌的进展。
2016 年 CSCO 的工作及其成果
CSCO 作为国内最大的肿瘤协会,在 2016 年为中国的肿瘤事业发展做了很多工作,涉及多方面:
首先,在学术传播上 CSCO 秉承「学术化、国际化、民族化」的道路,既要「高大上」,又要「接地气」。
所谓「高大上」就是要通过国际的专家和国际的视野讨论学科的发展。近年来 CSCO 吸引美国、欧洲、俄罗斯、南美、东南亚等国家相关协会的参与。特别是在 2016 年 CSCO 年会中邀请到了 AACR 谈超越 PDR1 的免疫治疗,弥补了我国 PDR1 的空白;同时举办主席论坛探讨了对精准医学的看法,这些都是非常高大上的。
而所谓「接地气」就是要照顾基层。CSCO 采用多学科探讨,病例讨论,相互争鸣的形式让基层医生参与,获得了场场爆棚效果。
其次,在指南制定方面,CSCO 指南的制定坚持「兼顾地区发展不平衡,兼顾优质措施的科技性,兼顾肿瘤治疗价值」的三大核心思想,这三点既符合基层医师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医改所要求,所以 CSCO 制定的指南不仅获得了国家卫计委的高度认可并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在由 ASCO 创办的 JGO 杂志(Jounal of Global Oncology)第一期中就以「中国如何制定中国指南」为主题对 CSCO 进行了约稿,这样的文章不仅在世界舞台发出了中国声音,同时也体现了 CSCO 所制定的指南的价值。
再次,在医疗继续教育方面,带领 CSCO 的专家团队,采用讲习班的形式走进基层医生,向他们普及治疗规范化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所推行的「讲习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组织专家到基层城市进行演讲教学;另一种是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将学术会议进行同步转播。利用「线上线下」的配合,将新知识迅速向基层推广。
医疗大数据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大数据来说,目前所指的医疗大数据的收集主要是集中在医院内患者的数据,虽然现在已经拥有了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病例,但可惜的是其中并没有包含未就医患者的数据,所以从大数据的概念上来讲仍有一点偏差。
而在未来,正是由于大数据对医学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所以其需要进行规范化。包括未来如何搜集数据,如何将这些数据转化成有规律的数据?这些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其次,由于大数据对未来会带来很多启示,在有了大数据的研究结果之后,就需要启动前瞻性的真实世界相关研究,用真实世界的研究结果来验证大数据研究结果。从而将大数据和真实世界的数据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结合将会对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当今社会上,关于大数据的处理现已有了很多智能分析、处理平台,有的现在也已进入了中国,所以当前对于医疗大数据来说,最为重要的是继续对数据的规范化、全面化地搜集,使之成为真正的大数据,为未来的临床研究垫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2016 年度肺癌进展盘点
2016 年肺癌进展有三条非常鲜明的主线:
肺癌精准医学发展
精准医学是指利用人体疾病的遗传信息进行诊断和治疗。近几年来,肺癌遗传信息异常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大量的信息,因此这也是肺癌精准治疗发展的一大优势,而在 2016 年有两个主要的突破:
1. 2016 年对 EGFR 阳性突变的肺癌患者,AURA3 的研究发现奥希替尼成功突破了 EGFR 的 T790M 基因位点的阳性突变的耐药性,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使奥希替尼成为大部分 EGFR-TKI 耐药性患者的重要的选择。AURA3 研究是由两个中国人主导的,其结果被新英格兰杂志抢先发表。
2. 在 ALR 阳性突变的肺癌患者耐药治疗研究中,PROFILE 1029 试验、ASCEND–4 研究、J-ALEX 研究等都找到了可以抑制 ALK 异常的药物,延长了患者的生存。ALR 阳性的耐药异常机理也已非常清楚,但它是一个散在的耐药,需要通过活检技术、二代测序才能发现,比较复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具有普适应,其能够在所有的肿瘤中起作用,而在肺癌中的研究是最成功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在所有病人的效率只有 20%,而在特定人群的效率可达 50%,因此在进行该项治疗时需要找到特定人群。
而在肺癌治疗中,如果借助精准医疗的经验筛选特定人群,那么相信能够大大提高治疗的效率。
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在中国的数据仍十分欠缺,还需要更精准地需找到特定人群才能够照顾到更多需要治疗的患者,所以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我们还在不停地进行探索。
对不同肺癌人群进行定位
今年比较重大的一个研究就是我主导的 BRAIN 研究。BRAIN 研究纳入的是 EGFR 突变的晚期的 NSCLC 存在大于 3 个脑转移病灶的患者,是全球首项比较 TKI 与 WBI+化疗在 EGFR 突变患者中作用的研究。研究表明埃克替尼相比传统的放疗技术可以提高患者无疾病进展期,获得更优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
对 2017 年中国的肺癌治疗研究成果的期待
2017 年,在肺癌诊疗领域,中国将会出现很多优秀成果,最值得期待的有以下两个:首先是肺癌术后辅助治疗研究的结果;其次是国内某药企的肺癌三线治疗新药物。
吴一龙教授简介
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外科学院院士,曾任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GAMS)、广东省人民医院 (GGH) 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GLCI) 所长;现任中国抗癌协会 (CACA) 常务理事、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 (csco) 理事长、肺癌专业委员会 (CSLC) 第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 (GACT) 会长、世界华人胸外科学会 (ICSTS) 会长。中央、省、市保健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际肺癌研究会(IASCL)国际分期委员会委员、美国临床肿瘤协会 (ASCO) 国际事务部委员,国内外多家中英文杂志主编、副主编、编委。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