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Castleman病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13-05-03 09:55 来源: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作者:葛 挺 等
字体大小
- | +

Castleman病为一种较少见、原因不明的不典型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巨大淋巴结病或血管瘤性淋巴错构瘤。由于缺乏特征,临床表现多样,加之临床少见,故本病误诊和漏诊率均较高。我们总结了我科近期收治的 1例以纵隔淋巴结肿大为临床表现的 Castleman病例并复习了有关文献,旨在加强对 Castleman病的认识,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58岁,农民。因“体检发现纵隔肿块 20余天”入院。患者 20 d前在我院体检时胸部 X线片示右肺门影增大(图 1)。进一步行胸部 CT检查发现两肺门及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疑为淋巴瘤(图 2)。患者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促,无低热盗汗,无进行性吞咽困难,无呕血黑便,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无头晕心悸。入院后体格检查:体温 36.6,脉搏 80 /min,呼吸 18 /min,血压 110/60 mm Hg 1 mm Hg=0.133 kPa)。神志清,精神欠佳,正常面容,皮肤无出血点、黄染,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颈静脉未见充盈,气管居中,呼吸运动对称,肋间隙未见明显增宽,语颤无明显增强,肺叩诊清音,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哕音。入院诊断:纵隔淋巴结肿大待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4.1×109/L,中性粒细胞 0.679,血红蛋白 89g/L,血小板计数 312×109/L。肝肾功能:总蛋白 81.7g/L,白蛋白 30.2g/L,谷丙转氨酶 9U/L,谷草转氨酶 14U/L,肌酐 36μmol/L。尿常规、大便常规均正常。高敏 C反应蛋白 62.7mg/L。免疫球蛋白定量 +补体: IgG 39g/L IgA3.52g/L IgM 1.15g/L,补体 C3 123mg/dL,补体 C4 18.4mg/dL。血肿瘤全套阴性,血 NSE SCC CY21-1均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腹部 B超检查无异常发现。心脏彩超示左室顺应性降低,少量心包积液。 PPD +++),痰找抗酸杆菌 3次均为阴性。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示隆突略增宽。隆突下淋巴结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 TBNA)的细胞学病理结果:涂片中见多量异性淋巴细胞样细胞团(倾向肿瘤)(图 3)。支气管刷检:涂片中见少堆非典型上皮细胞团(肿瘤可能性大)。纵隔镜下淋巴结活检病理:淋巴结结构存在,滤泡间区有多量浆样细胞,病变倾向为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浆细胞型(图 4)。

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增生的浆细胞显示 CD79a +)部分、 CD20 +)部分、 CD23 +)生发中心内、 CD3 +)部分、 CD43 +)部分、 CD5 +)部分、 CD68 +)散在、 K167 + 5% Bc122 -)。支持 Castleman病。

治疗及随访:因患者纵隔镜手术后,现暂时无特殊不适,故暂未予其他特殊治疗,嘱定期复查随访。

1 胸部 X线片示右肺门影增大 2胸部 CT检查发现两肺门及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

3隆突下淋巴结 TBNA的细胞学病理检查( HE×400)涂片中见多量异性淋巴细胞样细胞团

4 纵隔镜下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 HE×100)淋巴结结构存在,滤泡间区有多量浆样细胞,病变倾向为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浆细胞型

讨论 Castlemans病是 1956年由 Castleman首先报道,是一种非干酪性淋巴结增殖性病变。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一般以青壮年多见。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多数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可能在本病发生上起重要作用,尤其是人类 8型疱疹病毒,该病毒携带大量编码蛋白和信号蛋白的基因,这种 DNA肿瘤病毒感染后,病毒作为一种抗原,可引起人体淋巴结及网状内皮系统的免疫增殖性反应。也有研究表明, Castleman病患者血清及受累淋巴结内白细胞介素 6 IL-6)水平增高,所以认为 IL-6的过度产生是其发病的原因。此外还有报道认为本病与结核、弓形虫感染以及血管增生有关。

Castleman病可发生于淋巴结存在的任何部位, 60% 70%发生于胸部纵隔, 10% 14%发生于颈部, 5% 10%发生于腹部, 2% 4%发生于腋部。在纵隔内多以单个结节肿块为主。临床上可分为局限型( LCD)、多中心型( MCD),其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多数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本例患者就是在体检时发现病变的。主要症状还包括发热、疲乏无力、体重下降、盗汗、食欲减退,少数患者还可表现为“克罗 .深濑综合征( Crow-Fukase syndrome)。实验室检查可有贫血、血沉加快、 γ球蛋白增高、多克隆高免疫球蛋白血症、粒细胞增多、骨髓浆细胞比例增高、低白蛋白血症、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等,但无特异性。所以 Castleman病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分为透明血管型( HV型)、浆细胞型( PC型)和混合型( Mix型)。其组织学的共同特点:①具有完整的淋巴结基本结构;②淋巴滤泡增生;③血管增生。

Castleman病的诊断标准由 Frizzera 1988年提出并沿用至今。包括:① LCD型:单一部位淋巴结肿大,组织病理学上具有特征性增生,除外可能的原发病,多无全身症状、贫血、免疫球蛋白升高等(浆细胞型除外),肿物切除后长期存活。② MCD型:具有特征性组织病理学改变,显著淋巴结肿大累及外周淋巴结,有多系统受累表现,排除其他病因,手术、放疗、化疗仅获部分缓解。

鉴于 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在临床实践中更应重点鉴别有类似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本例患者以纵隔淋巴结肿大为表现,需重点鉴别恶性淋巴瘤、肺癌(特别是小细胞肺癌)、结核、结节病等相关疾病,而且如果无病理学检查,单纯依靠细胞学检查往往有误诊可能。本例 TBNA检查首先报告了倾向肿瘤,确诊还是依靠纵隔镜活检病理学检查。目前对 Castleman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现在公认的治疗方案是根据临床和病理类型选择,可归纳为:( 1)对于单纯 LCD型首选手术切除;( 2)无法切除或不能完全切除的 LCD型,联合应用放疗及化疗,如 CHOP COP方案;( 3)对多系统侵犯的 MCD型争取局部切除,术后辅以放疗、化疗和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报道 IL-6抗体免疫治疗有效,但尚未进入临床应用。

Castleman病的病程长短不一,有文献报道,本病死亡率为 50%,平均存活 27个月。局限型预后良好,完整切除后可以根治。 MCD型因广泛淋巴结受累,一般不能受益于外科手术并有严重并发症,预后不良。

编辑: tianyushe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