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肺癌和肥胖都是人们死亡的重要原因。此外,肺癌仍然是目前肿瘤的头号杀手。众所周知,肥胖不仅易引发个人和公众的健康问题,而且还是多种疾病发病的高危及死亡因素,特别是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等。某大型人群研究的结果显示,肥胖可增加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的发病和死亡风险。
然而,另研究证实身体质量指数(BMI)与肺癌的发病和死亡风险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但是,目前肥胖所致上述肺癌预后结果发生的机制目前还不明确。总而言之,BMI 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特征性因素及其可能导致的预后结果,至今仍是不完整的。
鉴于此,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 Greenebaum 癌症中心(University of Maryland Greenebaum Cancer Center)的 Feliciano 教授等完成了该项研究,根据纳入的局部晚期(Ⅲ期)NSCLC 患者的 BMI 分层进行组间预后的比较,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 Lung Cancer 杂志上。
该回顾性研究纳入 2000 年 1 月至 2010 年 12 月,291 例诊断为Ⅲ期 NSCLC、在其癌症中心接受化疗和放射治疗的患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 BMI 分层标准,将 291 例患者分成四组:低体重组(<18.5 kg/m2,n = 18);正常体重组(18.5 ≤ BMI<25 kg/m2,n = 120);超重组(25 ≤ BMI <30 kg/m2,n = 87);肥胖组(≥ 30 kg/m2,n = 66),比较组间预后差异。
结果如下。从诊断到治疗的中位时间为 37 天,92% 患者选择接受同期放化疗,放疗的中位照射剂量为 66.6 戈瑞(区间为 59.4–69.6)。72% 患者接受治疗的化疗方案为低剂量卡铂+紫杉醇每 3 周 1 次,共 2 疗程,其化疗剂量根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的指导方针,据患者真实体重而定。
同期放化疗后,30% 患者接受手术切除(无纵膈淋巴结清扫)治疗,之后患者又接受化疗。 患者完成既定的治疗方案后,均进行胸部 CT 检查随访,治疗后的前 2-3 年为每 3-4 月/次检查胸部 CT,下一年为每 4-6 月/次,再之后为每年 1 次。
该研究发现,肥胖与正常体重组 NSCLC 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肿瘤大小、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病理类型和体能状态(PS)类似。而后三组中,随 BMI 指数增加其治疗后副反应的发病率显著升高, p = 0.003。肥胖组的并发症为 61%,正常体重组为 47%。
中位随访时间 4.7 年。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 17 月、19 月、23 月和 29 月。Kaplan Meier 生存分析表明 BMI 增加与改善总生存期显著相关,p = 0.011。与正常体重组相比,肥胖组患者的死亡率降低 31%-58%,Cox 多因素分析显示,HR = 0.66,95% 置信区间:0.47-0.93,p = 0.017。
总之,从上述回顾性分析的研究结果看来,肥胖组患者较正常体重组 NSCLC 患者的预后有显著的改善。然而,肥胖对 NSCLC 的预后作用其潜在影响发生的机制还需未来进一步的研究去探索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