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对于肿瘤领域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无论是在临床或是治疗药物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消化道肿瘤作为肿瘤领域中重要的一环,在 2016 年也取得了丰盛硕果。
具体情况是如何? 且听北京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教授为我们一一道来。
丁香园:2016 年在消化道肿瘤诊治方面,您印象最深刻或您个人比较关注的成果有哪些?
季加孚教授:2016 年在消化道肿瘤的诊疗方面,国内外都有一些有意义的进展,涵盖了手术方式、术后辅助治疗、腹腔转移的治疗等。例如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韩国学者对比了胃癌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在早期胃癌和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同时国内学者的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证实了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相比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能够减少出血、加快术后恢复和缩短住院时间。在术后辅助治疗方面,来自欧洲的临床研究对比了接受术前化疗的胃癌患者在术后接受化疗或放化疗,这两种治疗方式对生存期的影响。随访结果显示,化疗组与放化疗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没有显著性差异,对于接受了新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术后化疗与术后化放疗这两种治疗方式能够获得相似的预后。
在胃癌腹腔转移的治疗中,有研究应用 SOX 方案联合紫杉醇腹腔化疗,结果显示这种治疗方式对胃癌腹腔转移是有效的,而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还有一些较大规模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当中,有一些已经得出了不错的初步结果,相信其中一些研究的结论能够写入未来的治疗指南,带给患者更加精准和个体化的治疗方式。
丁香园:您对消化道肿瘤领域明年的发展有什么期待,您认为明年消化道肿瘤的热点将会有哪些? 及相关消化道肿瘤药物将会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
季加孚教授:未来,精准医疗的理念会更加深入到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方方面面,消化道肿瘤也是如此。通过更加准确的诊断方法和标志物,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对于进展期的肿瘤,能够精确地进行分期、评估和治疗,包括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方式的联合,能够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增加治疗获益,是精准医疗的优势所在,也是未来消化道肿瘤诊治的方向和目标。
与此同时,虽然肿瘤的治疗需要个体化,但是不同类型的肿瘤之间往往具有许多共同点,同病异治,异病也可以同治。利用不同类型的肿瘤的相似特点,可以应用相同的药物进行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目前有的新型靶向药物,利用不同肿瘤之间的相似性,应用相同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的相关研究,以及在 PD-L1 高表达的选择人群应用的 PD-1 抑制剂的研究,都得到了不错的结果。
相信今后一定会有更多的消化道肿瘤治疗药物问世,给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并且,我们也期待,今后多种新型药物的联合应用,或将会给一些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丁香园:我们了解到,您领衔了一些大型临床研究及基础科研,请您谈谈 2016 年的中国消化道肿瘤领域的科研进展,以及您的团队的科研进展?
季加孚教授:2016 年,国内消化道肿瘤领域的进展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关于局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的多中心临床研究——CLASS01 研究术后早期结果发布。国内李国新教授等开展的 CLASS-01 研究,研究证实局部进展期胃癌施行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的术后短期疗效良好,但是长期生存结果仍需进一步随访。纵观外科发展历程,现在已经进入了微创手术的时代。
对于胃癌的微创治疗,国际及国内一直存在争议,而争议的要点就在于微创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日本和韩国先后开展了针对早期胃癌腹腔镜手术的研究。而在我国,局部进展期胃癌是主要的患者人群。由于病例基数大、国内胃癌学者热情高,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弯道超车,率先完成了在国际上具有较大规模的局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 III 期 RCT 患者的入组并证实手术的安全性。
之后,国内诸多学者也陆续开始了 CLASS02-04 系列研究,针对胃癌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方面面进行探索。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胃癌的微创手术将会成为标准治疗的选择。
2. 国内迄今为止关于局部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模式的规模最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RESOLVE 研究基本完成入组。研究的早期结果发表于 2016 年 ASCO 年会。研究比较了围手术期使用 SOX 与 D2 根治术后使用 SOX 或 XELOX 的效果和安全性。该研究目前入组超过 1000 例,是国内胃癌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临床研究之一。
局部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模式的研究,是我国胃癌学者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世界范围内,欧洲以围术期化疗方案为主,日本以术后 S-1 辅助化疗方案为主,而美国则以术后辅助放化疗为主。
而在我国,治疗模式多以围术期化疗或术后辅助化疗为主,而治疗方案则倾向于以 5-FU 和铂类为基础的双药联合方案。由此产生的多种方案及模式诸多。RESOLVE 研究旨在对此问题进行解答。目前研究入组进入尾声,之后研究将进入随访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内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术期化疗或术后辅助化疗模式及方案将有更夯实的循证医学基础。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团队不仅参与了以上国内大型的临床研究,同时也是 RESOLVE 研究的发起人。除了以上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团队在在开展局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探查的适应征探索、早期胃癌内镜治疗、胃癌微创手术、新辅助治疗后疗效评价探索等诸多方面也有相关工作开展。
丁香园:2016 年成立了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您作为首任主席,是否能与我们分享一下联盟 2016 年的成果?
季加孚教授:经过一年的筹备,2016 年 9 月 23 日,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正式在杭州成立。在联盟成立大会上,介绍了联盟参与单位 2014-2015 年胃癌及大肠癌的诊治情况数据,两年共收集到胃癌数据 61646 例,大肠癌数据 68083 例。胃癌诊治方面,胃癌病例共有 61646 例,来自全国 70 家单位,覆盖了除西藏、港、澳、台以外的全部中国省级行政区域。
数据显示:在病期分布方面,早期胃癌占 19%,局部进展期胃癌占 72%,晚期胃癌占 9%。围手术期死亡率为 0.27%,死亡原因前三位分别为出血、吻合口漏和严重感染。二次手术率为 1.31%,二次手术原因前三位分别为出血、吻合口漏和肠梗阻。大肠癌的诊治方面,大肠癌病例共有 68083 例,由覆盖 28 个省份的 61 家单位病例组成。所有患者中 I 期患者占 12.96%,II 期患者占 38.83%,III 期患者占 36.87%,IV 期患者占 11.34%,各省市病期分布基本类似。手术安全性方面,Clavien-Dindo IIIb 级以上并发症率为 2.53%,术后 30 天死亡率为 0.52%。
通过联盟的数据调研,我们摸清了中国胃肠肿瘤诊治现状的基本情况,为今后规范化治疗的进一步推广和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的任务在于致力于建立公开、公平、科学化的学术平台,通过以数据为基础的交流构建全国化及区域化的合作项目,以达到相互沟通,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目的。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的成立意义在于标志着我国胃肠外科的合作与交流进入了新时代。
季加孚教授简介
现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现任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全国委员、胃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肿瘤医院(研究所)管理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肿瘤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任美国外科学院会员(FACS)、国际胃癌协会(IGCA)常委、亚洲外科学会(ASA)常委、国际外科医师暨胃肠道医师协会(IASGO)学术委员会委员、欧洲 IASGO 学院外科学客座教授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