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学技术在临床靶向药物选择方案中的临床意义

2016-11-14 20:29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ccvideo


演讲课件点击下载 | 阎海教授:基因组学技术在癌症诊断治疗上的应用

来自杜克大学、泛生子首席科学家阎海教授,发表了题为《基因组学技术在癌症诊断治疗上的应用》的主题演讲

阎海教授提到,今天大家都谈肿瘤的精准医疗,目的是给患者提供最好的诊疗方案,于是我们是从宏观手段逐渐的进入到微观视野,然后到分子水平。分子世界能够反映疾病变化的本质,基因组学技术就是一扇窗口,透过它可以让我们的每一个医生清清楚楚的看到疾病的真实面貌。

阎海教授以脑肿瘤和肺癌为例,给大家分享一下基因组学技术在精准医疗中的作用。

1. 分子 Marker 的发现对于精准医疗的意义

比如原发和继发恶性胶质肿瘤,在显微镜下它们长得一模一样,可是在临床上是完全不同的疾病,原发恶性胶质肿瘤病人平均年龄 62 岁、继发恶性胶质肿瘤病人平均年龄 45 岁。而且病人生存期差距很大,情况也完全不一样,但是病理学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不够清楚,所以我们必须寻找临床中,最为客观和准确的衡量标准,对这种疾病进行判断。这就促使我们去寻找临床相关的生物标记物:第一,它可以帮助我们做精确诊断,第二,未来它可以帮助我们做个性化治疗。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对疾病进行深入了解,洞察到底是哪些基因的变化导致了肿瘤的变化。

2009 年,阎海教授及其团队发现了 IDH1/2 基因,文章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关于胶质瘤诊断、胶质瘤手术方案具有颠覆意义的文章,这篇文章在短短 6 年内,被引用超过 2000 次。2013 年,又发现 TERT 启动子突变是多种常见肿瘤的关键驱动因素,找到了 IDH1/2 之后脑肿瘤分子分型的又一最重要依据。

1.png

短短几年时间,IDH 基因突变已经写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临床实践指南」、「欧洲临床肿瘤协会(ESMO)临床实践指南」、「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与治疗指南」。新一版「WHO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采用 IDH 分子分型,成为诊断金标准。

IDH1/2 突变是重要的治疗靶点,目前 IDH2 抑制剂 AG-221、IDH1 抑制剂 AG-120 均已进行临床试验。

2.png

2. 针对肿瘤异质性的精准治疗策略

阎海教授又以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例,讲述了对 NSCLC 的认识由组织分型向基因分型发展,通过分型能够有效地制定治疗。

例如今年《NEJM》的一篇文章,以一位 52 岁转移性 ALK 重排阳性的女性 NSCLC 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其综合治疗过程中的 4 次穿刺活检及基因测序,发现了靶向治疗过程中 ALK 基因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基因变化改变用药方案,体现了基因检测对于临床靶向药物选择方案的重要指导意义。

3.png

3. 基因检测新技术发展对于精准医疗的意义

阎海教授还介绍了当前非常热门的基因检测方法:液体活检。

ctDNA 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标志物,通过检测其与肿瘤发生和靶向药物相关的基因突变信息,实现伴随诊断、指导用药和疗效监控,而且具有无创(非侵入式)、可实时重复抽样的独特优势。但是 ctDNA 的检测需要灵敏度超高的平台才能实现,阎海教授主要介绍了 NGS(新一代测序)与数字 PCR 应用于 ctDNA 检测方面的临床进展。

4.png

4. 新型肿瘤药物(免疫药物)的分子标记

阎海教授在讲座最后一部分又给大家介绍了当前非常关心的免疫治疗药物的临床进展。PD-1/PD-L1 抑制剂药物在临床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面临着有效病人比例相对较低的困境,因此急需找到对药物有应答的病人的 markers. 除了目前大家熟悉的 PD-L1 表达之外,其他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肿瘤基因突变负荷,DNA 修复缺陷基因变异,微卫星不稳定等都可能成为筛选有效病人的 Biomarkers.NGS,qPCR,CE,digital PCR 这些技术都会成为寻找并应用有效分子标记的重要工具。

如需了解《精准医学基因检测技术高峰论坛》会议详情,请点击 >>

编辑: 齐梦霞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