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治疗虽以手术为主,但新辅助放化疗可以使患者生存明显获益。随着外科技术和术后管理的不断发展,食管癌术后死亡率逐渐降低。但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和肿瘤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且其发生率高达 6% 到 41%。目前有研究发现,新辅助放化疗后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增加。
然而,新辅助放射治疗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并不明确,而胃底部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的组成部分。鉴于此,来自荷兰乌德勒支大学医学中心肿瘤外科和放射治疗科的 Goense 教授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 Ann Thorac Surg 杂志上。
研究纳入了 2012 年 1 月到 2015 年 7 月在该机构治疗的未发生远处转移的食管癌患者,均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和经胸的食管癌切除术。新辅助放疗的总剂量为 41.4 Gy,每次 1.8 Gy,总共 23 次,5 周完成。同时每周接受卡铂和紫杉醇治疗。对于少数 T4b 期的患者,新辅助放化疗的总剂量为 50.4 Gy,每次 1.8 Gy,总共 28 次,6 周完成。
研究通过放疗前 CT 检查确定胃底形态大小。基于胃底大小计算剂量-容积直方图相关参数: 放射剂量、平均剂量、最小剂量、最大剂量、超过 50% 胃底面积的剂量(percentage of the volume,D50)、剂量超过 20 Gy 的比例(percentage of the volume that received at least 20 Gy,V20)、V25、V30 及 V35。食管吻合瘘的定义为:唾液从颈部切口流出、CT 发现造影剂外漏于食管外及内镜下证实。
研究共纳入 97 例食管癌患者,25 例发生了吻合口瘘。对于吻合口瘘患者,4 例通过颈部切开和禁食禁饮治疗,7 例通过内镜治疗,14 例通过手术治疗。共有 3 例死亡,其中 2 例患者死亡原因为食管吻合口瘘。共有 30 例发生放疗后肺炎,吻合口瘘组和未发生食管吻合瘘的两组患者在肺炎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此外,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
通过单变量回归分析发现,吻合口瘘组的放射治疗平均剂量、最小剂量、D50、V25、V30 及 V35 明显高于无吻合口瘘组。在 32 例患者中,胃底部放疗的剂量与肿瘤部位相同,但放疗剂量及其他放疗参数与食管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无关。
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发现,胃底部放射剂量的临界值为 31.4 Gy,以此为界。高于 31.4 Gy 组和低于 31.4 Gy 组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 43% 和 15%。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部位、临床 T 分期及肿瘤放疗方法影响平均放射剂量与吻合口瘘间的关系。校正后多因素分析发现,胃底部平均放射剂量与吻合口瘘独立相关。
上述结果表明,在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行经胸食管癌切除及颈部吻合的患者中,胃底部放射治疗的剂量与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相关。该研究指出在需要行新辅助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中,应当尽可能的减少胃底部的放射剂量。但是,由于该研究样本量较小且为回顾性分析,因此该结论尚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