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教授:全方位了解甲状腺癌

2016-08-05 15:30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ccvideo

从 MDT 团队来讲,任何一个医生都希望有一个 MDT 团队,因为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都会有一些困惑的问题,有些问题可以通过咨询其他专业医生去解决。但有些病人的整个治疗过程很复杂,涉及到很多方面,那么谁先来治、谁后治、怎么去治、怎么去把控病人的治疗效果,这是需要一个团队去统一讨论的。事先需要有一个预定的规矩,然后按照这个规矩去执行,病人才能得到更大的受益。

不单是从甲状腺肿瘤来讲,从其他大的肿瘤,尤其从恶性肿瘤来讲,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做「与癌共存」,也即是说外科并不一定要把肿瘤切的很干净,病人可能会因此丧失很多正常功能,虽然是在「治病」,但同时也有「致病」的可能性,甚至会影响到病人的生存现状。

现在对肿瘤病人来说,其实最好的治疗就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而不是让病人处在一种非常恐惧的状况下,经历了各种痛苦最终却只得到与世长辞的结局。在他这段较短的生存期里,他需要的是一个更好的综合治疗,一个更好的止痛治疗和心理抚慰,让他能够非常安静的离世,这对肿瘤病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对于一个患者或者一种疾病的治疗,治疗过程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生产流水线,它是不可能被分成段的。虽然从总体来看,甲状腺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内分泌治疗、碘 131 治疗、甚至后来的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但这中间需要有一个贯穿的线索。关于这个线索有很多因素要考虑:首先,参与这一治疗流程的医生对这个疾病的把控度都要有一定的认识。如果内分泌科医生对外科手术治疗一点都不了解,那么他可能会只根据病人的一个简单的临床化验结果来调整病人的药物用量,但实际上这个病人的外科手术程度会影响他术后的抑制治疗,抑制到什么程度需要根据高、中、低不同危险程度来决定。核医学科医生也有一些困惑,他们考察的可能只是患者显影的情况,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有些病人是摄碘 50% 左右的高分化的病人,但有一部分病人是不摄碘的,这种患者的治疗过程如果被截然分段,那么外科医生、内分泌医生和核医学医生看到的病例资料可能就只是这个病人做了什么样的手术,内分泌给予了一些治疗,现在扫描也看不到一些特殊问题,但其实这并不代表这个病人没有出现转移。

曾经有一个病人,他的甲状腺癌是失分化的,外科手术中发现转移情况非常严重,后期内分泌治疗也跟上了,核医学治疗也在做,核医学治疗完成以后没有发现任何显像异常,然后医生就告诉病人说这个病被治好了,在临床上已经治愈了。但这个病人很快就出现了脑转、肺转、骨转,那么这个时候病人又回来就会出现一些矛盾。大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提前沟通,或者由进行手术的外科医生来主导整个治疗过程,形成一个非常好的流程团队。那么,主导这一治疗流程的医生应该提示核医学科医生病人有可能分化程度不好,在做核医学显像的同时还要了解一下病人其他方面的情况,比如甲状腺球蛋白的高低。因此,将治疗过程截然分段,这可能是不太合理的。

另外,从知识面的角度来讲,大家需要有一个指南。虽然一些更高级的医生他们所提供的个体化治疗是高于指南的,但都是在指南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大家没有遵循指南,事情可能就很难做成。

作为一个外科医生,在本职工作之外也需要拓展一些知识,不能认为自己只负责手术,切完以后病人就转到下一站,和自己没关了。而是应该给下一站的医生做些交代,提示内分泌科医生这个病人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建议内分泌科医生给予更好的治疗,或者观察。如果某个病人做完手术以后,到下一站复诊的时候可能就不一定会到这来了,我觉得这在某些方面是有缺陷的。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张翔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