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近年来,甲状腺癌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16 年 4 月 9 日,甲状腺微小癌共识已经发布。关于如何规范化处理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请您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房教授:对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规范化处理,首先要明确诊断,其次才考虑规范化治疗的问题。诊断方法较多,目前我国主要为甲状腺超声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为微小癌后,当前主要观点为手术治疗,但业内也有不同看法。比如,有人倾向于观察,有人对外科手术的过度治疗提出质疑。尽管甲状腺微小癌多为惰性,进展缓慢,但随着时间推移,微小癌也可能发生进展或转移。当前我们尚无法鉴别该类癌细胞未来会停滞或恶变增殖,因此首选手术切除。同时也期待今后能研发这方面技术,通过穿刺细胞学等对癌细胞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这将是我们未来努力攻克的难题之一。
丁香园:2015 年 ATA 指南已经颁布,对于甲状腺癌外科手术趋于谨慎保守,对此,您认为我国有哪些可以借鉴之处?
房教授:2015 年 ATA 指南趋于保守的态度指,切除肿瘤的同时应更为关注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这一点值得我国借鉴。换言之,既要评估患者情况,从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又要评估医生自身技术水平,该医生是否有能力做到不影响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我们需要在生存率与生存质量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未来更多患者需要更个体化及精准化的治疗。
丁香园:甲状腺癌手术质量控制越来越重要,对于外科医师甲状腺癌手术质量及技术的提高,您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房教授:甲状腺癌手术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各级相关学会及各级医院都应该努力去推动甲状腺癌手术质量的提高,尤其是专业学会,更应该加强基础培训的开展。比如走进基层医院中,为该医院医生进行相关基础培训,以提升基层医生手术质量及技术,甲状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才会越做越好。
丁香园: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并发症问题一直是外科医师关注的重点。关于术中并发症预防的新进展,能否结合您的临床实践,为大家做一下分享?
房教授:术中并发症预防非常关键,当前医疗设备发展迅速,随之也产生较多用以预防术中并发症的方法。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并发症主要为出血、神经损伤以及甲状旁腺误切。
在出血方面,有一定外科基础的外科医生大多都可以做到避免出血,尤其是术中大出血,而超声刀的应用进一步减少了术中出血,目前,出血风险可能主要存在于体积较大、发展至较晚期的甲状腺癌手术中。在神经损伤方面,包括喉上及喉返神经损伤,一方面在于医生手术水平的提高,应熟悉甲状腺周围的解剖结构;另一方面神经监测对于神经损伤的预防也较为关键,对于初入门医生或青年医生,术中应用神经监测有助于辨别血管、神经或纤维结缔组织,可有效提高手术安全。在甲状旁腺误切方面,甲状旁腺保护首先应做到准确分辨甲状旁腺,对此,有些新技术不断出现,比如纳米炭负显影技术,该技术可使淋巴结染色,而甲状旁腺不染色,借此将甲状旁腺旁腺区分出来,比如美兰染色技术,采用甲状旁腺正显影的办法,使甲状旁腺旁染色,而淋巴结不染色,有助于达到辨认和保护甲状旁腺的目的。
丁香园:对于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前景和方向,您有什么看法,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房教授:我相信,随着设备的改进以及医生手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甲状腺癌外科将越来越精细,越来越精准,越来越个体化,相应的,手术并发症也将逐步减少,术后恢复将逐渐加快,患者生存质量也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