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3 月 19 日,西安杨森携手中外顶尖血液肿瘤专家共聚北京,为进一步创造血液肿瘤领域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召开了精彩纷呈的第三届西安杨森血液肿瘤高峰论坛。
图 1. 第三届血液肿瘤高峰论坛会场盛况
会议分上午、下午两部分进行,特邀参加此次会议的国内外血液肿瘤领域专家可谓众星云集——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国家癌症中心多发性骨髓瘤专科负责人 Hartmut Goldschmidt 教授、国际 MDS 基金会主席 Stephen D. Nimer 教授和英国普利茅斯 Derriford 医院的血液学教授和顾问 Simon Rule 教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刘开彦教授、北京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周道斌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陈文明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病学术带头人吴德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肖志坚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教授等。
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分享与交流恶性血液肿瘤,特别是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及真菌感染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总结,并对血液肿瘤领域中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
大会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黄晓军教授和杨森公司副总裁医学事务部负责人 Avery Ince 博士致开幕词,两人共同对此次会议进行了主要背景和日程介绍。
图 2.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黄晓军教授和杨森公司副总裁医学事务部负责人 Avery Ince 博士致欢迎辞
强生中国临床研发负责人申华琼博士出席会议并致辞,她介绍了强生近几年深植于血液肿瘤领域的发展历程与未来目标,强生作为血液肿瘤领域临床研发的「后起之秀」,如今其临床研发已处世界前沿水平,并表示接下来研发重心将转向免疫治疗,积极推进药物临床试验,尽早造福患者,达到治愈肿瘤的终极目的。
图 3. 强生中国临床研发负责人申华琼博士和强生中国 R&D 上海研发中心负责人 Jennifer Yang 博士介绍研发历程
会上,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多发性骨髓瘤科专家 Hartmut Goldschmidt 教授作了以「MM 和早期浆细胞病的诊断及预后因素」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他在报告中表示,M 蛋白量、骨髓中浆细胞比例、终末器官损害、CRAB、FLC 比、MRI 等对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中也存在着误区。
而在预后因素分析中,通过对海德堡中心为期 20 年的 ABSCT 研究(n = 1486 例患者),发现 MM 的分型中,MGUS-SMM-MM 的预后越来越差。根据 MICM,在明确 MM 诊断后进行预后分期:K/ʎ,CD19-/CD56+免疫分型的预后较差,del 13q/del 17p/+1q21/t(4;14)/t(14;16) 基因分型的预后也较差。
在关于基因 del 17p 的分组实验中,有存在 del 17p 并未使用万柯预后最差。另外,基因的拷贝数越高,预后越差(PFS 及 OS 都较低)。
通过大量临床试验和研究分析,英国普利茅斯大学 Derriford 医院 Simon Rule 教授在「从生物学角度看待 MCL 的临床管理」的主题报告中表示,针对 MCL 的化疗有效,但无法实现进一步的改善,而新药具有潜在的重要影响。
但是他也表示使用依鲁替尼(一种强效 BTK 抑制剂)单药治疗时可能出现耐药,针对 MCL 早期治疗可获得更佳的疗效,而多项临床研究发现联合治疗可获得较大的缓解率,表示联合治疗的时代即将到来。
图 4. 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 Hartmut Goldschmidt 教授、国际 MDS 基金会主席 Stephen D. Nimer 教授和英国普利茅斯 Derriford 医院 Simon Rule 教授分别作主题汇报
在下午的会议中,四大分会场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血液病专家们在 MDS、AML、骨髓瘤、淋巴瘤、真菌感染等相关疾病的研究热点和最新进展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并进行了总结。
上海长征医院侯健教授在报告中提到,基于敏感性、特异性及标准化的提高,MRD(微小残留病灶)未来不仅用于临床指导治疗,甚至可能会作为疗效评估的首要终点列入临床试验并指导新药获批。
最后,第三届西安杨森血液肿瘤高峰论坛圆满落下帷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西安杨森在血液肿瘤领域的深耕发展,会研发出更多标志性的产品,为血液肿瘤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