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3 月 12 日 「MVI 领航者」 专家会在上海召开,会后周俭教授接受丁香园采访,就肝癌合并 MVI 的诊疗进展相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丁香园:请您谈谈目前肝癌合并 MVI 领域的研究进展?
周俭教授:随着进入精准医疗时代,人们对肝癌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MVI 也是其中之一。以前我们只关注肿瘤的大小、数目或者肉眼的门静脉癌栓,以及有没有肝外转移、骨转移等情况,现在在显微镜底下的微血管情况带着我们进入微观的肿瘤世界去研究肿瘤特性,因为微血管癌栓也是肿瘤的一个微观表现。
如果血管里面已经有了肿瘤,可想而知它将来的转移趋势,因为大部分肿瘤都是从血管转移出去的,微血管转移可能是第一站,将来转移到肝脏的其他地方,比如肝脏的右叶长了肿瘤,将来可能会转移到周边,甚至转移到左叶去,这些都可能是通过血管转移的。
所以微血管癌栓为我们更加认识肝癌、诊断肝癌、通过分子来微观地诊断肝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这样,更加了解肝癌以后,为我们以后对肝癌的治疗,如怎样防止它的复发或转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精准的治疗首先要精准的诊断,我们之前的诊断都是影像学诊断,或者大体、肉眼的诊断,现在进步到显微镜下的诊断,所以也是精准医疗时代的进步。
丁香园:能否通过一些生物标志物来检测 MVI?其临床应用前景如何?
周俭教授:这个还值得探讨,刚刚会议上也有专家提出。当日我们现在临床有肿瘤大小、数目,甚至有一些生物标志物,包括跟炎症相关的、跟免疫相关的一些标志物,可以用来预测微血管癌栓,当然这些标志物也是促进转移和复发的生物标志物,这些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前景还需要临床的进一步验证。
丁香园:对于肝癌合并 MVI 患者,术后应采取哪些综合治疗措施?
周俭:随着大家对术后 MVI 的逐渐深入了解,一些文章的发表及一些国内外的研究都显示微血管癌栓也是肝癌术后容易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报道也显示它跟预后有相关。很多其他因素,如肿瘤大小、肉眼癌栓等也会跟预后相关,当然 MVI 也是其中之一。
既然我们知道了它是一个影响复发、转移的因素,我们就要把这个因素降到最低,在术后开展化疗、介入、索拉非尼,还包括其他的一些系统治疗,目前都已在关注着这方面的研究。但是,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明确的强大的证据能够证明哪一种治疗对 MVI 有效。
有些回顾性的文章也有报道,比如说可以做系统治疗的多吉美(索拉非尼)、介入栓塞化疗,但这些也有争议,因为临床的数据等级还不是很高,还需要我们做多中心的、随机分组的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哪些治疗可以降低已经发生 MVI 的病人的复发转移率,提高他们的生存期。
丁香园:按照您的临床经验,索拉非尼治疗肝癌伴 MVI 患者的疗效如何?
周俭教授:我们的肝癌研究所每年有 3 千多例手术,其中有一部分的人会用多吉美(索拉非尼),我相信索拉非尼对 MVI 是有效的,但是有效性的程度还需要我们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由于索拉非尼现在中国还是一种不能报销的药物,需要自费,而且费用相对比较昂贵,所以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能够使用。
相对来说,通过初步的研究,我们的临床经验表明它是有效的,不仅是对 MVI 有效,而且对肝癌术后或者肝移植后容易复发、转移的病人都是有效的。
丁香园:请您谈谈肝癌伴 MVI 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
周俭教授:我们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因为现在进入精准医疗时代,对 MVI 除了靶向治疗、介入治疗,我们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干预措施。我们要从手术前就开始干预,在围手术期包括术前、术中、术后要综合的干预。当然我们也要加强基础研究,为什么容易发生 MVI,我们能不能在它发生之前让它前移,让它不能形成?
因为 MVI 是已经发生的事,对那些容易发生 MVI 的事,我们能不能使它前移?就像我们治疗肝癌,如果在它的上游把乙型病毒、乙型肝炎阻断,因为我们中国 90% 的肝癌都是由乙肝引起的,那么可能肝癌的发生率就低了。同样的道理,我们目前基础研究也已经有一定的措施,如一些生物标志物能否预测到 MVI 的发生。既然我们能够预测到一些影响因子,我们是不是就能在上游阻断 MVI 的发生?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术前、术中、术后精准地干预肝癌合并 MVI 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