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文铭教授谈肝癌合并 MVI(微血管侵犯)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2016-03-30 16:08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2016 年 3 月 12 日 「MVI 领航者」 专家会在上海召开,会议讲者丛文铭教授接受丁香园采访,就肝癌合并 MVI(微血管侵犯)的病理学研究进展相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ccvideo


丁香园:
个体化治疗是肝癌治疗的发展方向,肝癌病理检查指导肝癌个体化治疗有哪些新进展?

丛文铭教授:病理诊断是肝癌临床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从病理学的角度讲,每个肝癌患者的病理学特点都是不同的,所以要根据肝癌的具体形态学特点来进行个体化的病理学诊断,比如肝癌的微血管侵犯、卫星结节的发生、术后复发性肝癌的克隆起源、多结节型肝癌的克隆起源等,这些诊断的指证是当前肝癌专科病理诊断的热点,也是难点,所以有条件的病理科应该积极探索新的病理诊断技术和方法,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更高层次的病理学诊断指标。

丁香园:您所在的医院已经把 MVI 常规纳入肝癌的病理报告,请问常规诊断 MVI 的意义是什么?

丛文铭教授:MVI 已经明确是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也是临床抗复发治疗的重要病理学指证,所以我们把 MVI 作为常规的病理诊断指标,目的就是为临床提供肝癌个体化治疗的病理学依据。

如果一个患者有 MVI 存在,通常认为是复发的高危人群,应该进行积极的抗复发治疗,包括介入治疗、靶向治疗等,现在术后综合治疗可选择的方法非常多,病理学证据是其选择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就像刚才提到的,国内和国外的证据都表明,伴 MVI 和不伴 MVI 的肝癌患者治疗方法是个性化的,其有效率也是不一样的。

现在有研究表明有 MVI 的患者应该采取积极的介入治疗,而没有 MVI 的患者应该采取再次手术切除或肝移植。所以肝癌术后的病理报告对于肝癌术后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是很有价值的。

丁香园:您认为肝癌合并 MVI 未来的病理学研究会有哪些热点和趋势?

丛文铭教授:我认为将来对 MVI 的诊断更多的要从分子病理学的角度,特别是从分子靶点的角度来探讨检测的新方法、新策略,包括对于 MVI 的分子靶点的检测以及怎样有利于靶向药物的治疗,这些应该是今后肝癌专科病理应当特别关注的问题。

编辑: 谢玲玲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