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腹腔内气溶胶化疗(PIPAC)肝肾毒性较小

2013-02-07 13:28 来源:丁香园 作者:ecoliDH5
字体大小
- | +


肝脏毒性结果

针对动物模型及人类患者的试验均证明,与传统的腹腔灌洗法相比,加压腹腔内气溶胶化疗(PIPAC)可改善腹膜结节处化疗药物的局部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研究也证明,外周静脉血液中的血药浓度较低。然而,在化疗药物以加压气溶胶形式释放至腹部过程中的肝脏与肾脏毒性尚未得到研究。为此,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的Marc A. Reymond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结果发表于2013年2月3日在线出版的《外科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杂志上。

研究过程中,共有3例出现治疗抗性的终末期腹膜转移癌患者采用PIPAC方式,接受了阿霉素(1.5 mg/m2 体表面积)联合顺铂(7.5 mg/m2体表面积)治疗,研究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肝肾功能以及毒理学参数进行了监测。采取间隔4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PIPAC重复给药(2例患者重复给药三次,1例患者重复给药两次)。在术前采集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样,此后每天采集一次血样,直至术后第5天,血样送至医院临床化学实验室进行检验。最后,通过方差分析(ANOVA)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研究人员发现,术后早期阶段,患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显著上升(p < 0.05)。而谷草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胆红素水平并未受到手术过程的影响。快速检测结果正常。血清肌酐水平未发生变化。

Marc A. Reymond博士等人认为,在上述条件下,PIPAC并未引起临床相关肝脏毒性。肝脏代谢及功能未出现变化;肾脏功能也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该研究未发现PIPAC方式重复给药出现累积毒性。因此,他们认为,PIPAC似乎仅与非常有限的肝肾毒性有关,这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可能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优势。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engwenchao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