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的药物缺乏现象必须予以重视

2013-01-08 08:26 来源:NEJM 作者:shumufeng
字体大小
- | +

在过去数年中,患者和医疗保健提供者所面临的药物缺口越来越大,特别是仿制注射药剂更是如此。药物短缺的原因是复杂的。非专利药物狭小的利润空间使其生产鲜有人问津。其它的因素还包括药企的数量有限,全球范围的需求增加,原材料的短缺,生产的难题,生产车间老化,库存以及审批的漫长时间等等。随之而来的是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从候选药物中选择处方药,但替补药物可能效用不理想,或毒性太大,价格昂贵,或以上不足兼而有之,如果医师不了解候选药剂的性质,安全性就会成为问题。

抗肿瘤药物的缺乏可能更棘手,因为可能缺乏等效的药物,替代药品及其剂量的调整也需摸索。近来媒体强调阿糖胞苷,柔红霉素,以及甲氨喋呤等儿童白血病药物急缺,而这种疾病的治愈率极高。幸运的是,此次急缺得以迅速地解决。备选的策略有很多,诸如对适应此类药物的患者进行优先级排序,应用等效的候选药物以弥补药物空缺等。

氮芥,或称恩比兴的短缺并未引起恐慌,这是第一代抗肿瘤药物,上世纪60年代经常与长春新碱,甲基苄肼以及泼尼松组成MOPP方案用于何杰金氏淋巴瘤治疗。这一方案是有效的,然而,它往往引起继发性白血病及不育。为避免这些并发症,研究人员又开发了替代性的化疗方案。为了在保持优良的治疗效应的同时又尽可能地减少毒性作用,斯坦福大学开发了一种12周化疗方案(斯坦福V方案),它包含长春碱、氮芥、阿霉素、长春新碱、博来霉素、鬼臼乙叉甙以及泼尼松。这一治疗方案的主要特征为治疗程序简化,个体药物的剂量强度不变或增加,博莱霉素和阿霉素的累积剂量较其它方案有所减少,与MOPP方案相比,氮芥的累积暴露量也更低,且剔除了甲基苄肼。与MOPP相比,这一方案证明可有效保留患者的生育力,并减少继发性白血病风险,与其它在用治疗方案相比,这种方案引起的心肺机能障碍的风险也减少了。

儿科何杰金氏淋巴瘤学会,包括St. Jude儿童医院,斯坦福大学,Dana–Farber肿瘤研究所/波士顿儿童医院,麻省总医院,以及缅因州医学中心,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共同开展了一项儿科何杰金氏淋巴瘤临床试验。它采纳了斯坦福V方案,附加基于应答的低剂量放疗,于2002年针对高风险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并在2006年针对中危何杰金氏淋巴瘤展开研究。当2009年出现氮芥药物缺口时有至少170例患者接受了我们的替代治疗方案。文献综述提示每平米体表面积650 mg剂量的环磷酰胺可安全取代每平米6 mg剂量氮芥治疗。当氮芥出现供应缺口时,我们的研究显示可以用环磷酰胺来替代。虽然COPP方案(环磷酰胺600 至650 mg每平米体表面积,长春新碱,甲基苄肼,以及泼尼松)已广泛应用于成人和儿童试验,并被认可为与MOPP方案等效,但迄今仍无随机化研究对二者作出比较。

许多报道详细描述了药物短缺的根源,以及FDA、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或国会的相应对策,其它报道也对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但很少有评论涉及到患者的个人安全问题。虽然抗肿瘤药物短缺可能引起的治疗效果的减少以及可能的不良结局已引起了人们的忧虑,但我们仍未看到有报道明确药物短缺对某一特殊人群造成的不良效应或以一种替代措施加以弥补以改善结局。


两种治疗方案儿童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分布曲线   

为了评估我们被动采取的替代方案的效应,我们比较了181例接受原始的斯坦福V方案(包含氮芥)治疗的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与接受修正版斯坦福V方案(包含环磷酰胺)治疗的40例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在此项回顾性比较中,我们发现包含环磷酰胺的治疗方案的效应与包含氮芥的方案相比有显著性的降低(2年无事件生存率,环磷酰胺75% [SE, 12.5%] vs. 氮芥88%[SE, 2.5%; P=0.01,时序检验])(参见两种治疗方案儿童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分布曲线)。很显然,除了药物替代之外,我们找不到任何合理的理由解释无事件生存率方面的显著差异,然而,对我们数据仔细分析后发现,环磷酰胺队列的患者并没有表现出比氮芥队列患者更恶性的临床特征。事实上,环磷酰胺队列的患者有更少的B症状(发热,自然的体重减轻,夜间盗汗等),也更可能发展为中危或高危何杰金氏淋巴瘤。

随访时间仍嫌稍短(中位随访期,环磷酰胺组为1.5年,氮芥组为4.7年),研究中无患者死亡,所以并无观察到队列间存在生存率差异。然而,复发患者接受了挽救治疗,包括自体干细胞移植引起了强烈的细胞减少—这种疗法可引起不育以及更高风险的长期毒性效应。如果采用氮芥疗法那么这些并发症有可能被避免。此外,是否对于所有复发患者行挽救疗法都有效也并不明确。

大约有80%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可由现行疗法治愈。大多数的根治性疗法包含了那些几十年行之有效的化疗药物,然而其中一些药剂近来短缺。这些药物短缺可能会给癌症患者带来灭顶之灾,因而必须加以预防。对于上述许多药剂,可能并不存在合适的有效替代品。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即使是极具潜力的治疗方案在采纳前也应予以详实的检查;看似适合的替代方案可能导致次优结局—而这对于本可治愈的少年患者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编辑: 李林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