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2012:肝细胞癌个体化治疗的时代已经到来?

2012-10-25 08:49 来源:丁香园 作者:sjtuwalker
字体大小
- | +

自从五年前SHARP临床试验表明多靶点酪氨酸酶抑制剂(TKI)与安慰剂相比可提高患者总生存期(OS)2.8个月以来,索拉非尼便成为晚期肝癌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自从这个试验后,其他的三期评估靶向药物的临床试验都令人非常失望。

2010年4月,SUN临床试验早期的数据表明:尽管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有类似的分子靶向目标,但是从总生存期来看,舒尼替尼的效果没有索拉非尼好并且毒性更强,最终这一研究被中途叫停。2011年12月,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宣布:在BRISK-PS临床试验中,作为二线治疗的、针对VEGFR和FGFR靶向抑制剂brivanib与安慰剂相比,没有改善患者总生存期。这个消息公布之后,2012年7月类似的把brivanib作为一线治疗的BRISK-PS临床试验宣布brivanib也未能达到其主要的总生存期目标。研究者在ESMO2012大会上报道称,从SEARCH临床试验的结果来看,与单独运用索拉非尼相比,联合运用厄洛替尼和索拉非尼并不能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中位生存期:9.5个月 [厄洛替尼 + 索拉非尼] vs 8.5个月 [索拉非尼];HR 0.929;Cl: 0.781–1.106, p=0.204)。

在谈到晚期肝癌三期临床试验不断增加的负面影响时,来自意大利贝加莫Riuniti医院的消化内科癌症专家Roberto Labianca教授说:“我们已经做了15年相同的临床试验,是时候应该根据已经研究的分子靶向目标来筛选我们的病人群体了。要知道在其他领域已早有成功的先例,例如曲妥珠单抗用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就是如此。

当来自意大利贝内文托Rummo医院的Bruno Daniele博士公布了一项随机的二期关于MET抑制剂tivantinib(前身为ARQ197)作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二线治疗的临床试验结果时,专家们认为应该在ESMO 2012上强调上述的治疗方案应该在晚期肝癌病人中推荐。这一临床试验中,107例肝功能Child-Pugh (CP)分级为A级的病人以及功能状态(PS)<2的病人随机的按照2:1接受tivan治疗。

编辑: 李林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