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教授:肿瘤科医生任重而道远

2012-10-05 23:37 来源:丁香园 作者:霄雁
字体大小
- | +


朱军教授

朱军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行政职务: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科主任。

学术职务: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CSCO专业委员会执委会委员。

在今年的CSCO大会上,朱军教授在百忙之中接受了丁香园专访。

丁香园:今年CSCO大会的主题是“推进临床规范,促进临床研究设计”。就推进临床规范而言,您是怎么理解这一主题的?目前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上,有哪些需要进一步规范的地方?

朱军教授:改进临床规范是个长期问题,尤其在目前的中国肿瘤发展迅速,肿瘤患者数及患者的治疗需求均增多。在全国肿瘤治疗开展很快的同时我们缺乏肿瘤专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即需求很大,但专业医生准备不足。这就面临着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矛盾,而在如今的医患关系大背景下这个矛盾也使风险进一步增加。因此我认为在这过程中,如何改进和推进临床规范治疗尤其在医生方面尤其重要。一方面能减少医患矛盾产生的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为患者服务。CSCO近年来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人们重视程度的不同,很多方面仍然存在着缺陷。

丁香园:如果以恶性淋巴瘤为例,我们在临床上需要克服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朱军教授:首先,在诊断上要有严格规范,只有准确明确的诊断才谈得上规范的治疗,但诊断却恰恰是淋巴瘤方面相对来说极不平衡和极为缺乏的,这是在进行规范时首先需要改进和推进的。其次,临床医生要意识到诊断的不确定和不规范,而要有意的去推动病理的诊断。一方面要保持对诊断的怀疑和警惕,另一方面要病理医生联手推进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前临床诊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方面从病理方面来讲,我们需要按照最新的WHO的诊断规范尽可能的进行诊断和分型,同时要根据新的诊断方法和手段,比如完善免疫组化的检测,通过流式或分式等基因学分子水平的诊断。另一方面从医生来讲,临床医生要意识到每一类型临床特点的不同,通过临床特征帮助病理科从组织学和细胞学做出准确诊断。然后再通过严格的评估分期为下一步的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做准备。

丁香园:目前关于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很多,生物靶向治疗也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您认为在肿瘤的治疗上,普通化疗、放疗、手术治疗以及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上的地位如何?

朱军教授:尽管近十几年来,生物靶向治疗进展很快,但目前肿瘤的治疗尤其是淋巴瘤的治疗仍以综合治疗为主。即靶向治疗并不能代替传统的化疗、放疗,要再新药的基础上与传统的化疗、放疗结合来取得最佳疗效减少毒副反应。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依然是通过靶向治疗与传统的化疗放疗的有机结合,为每位患者寻找一个最合适的治疗途径。

丁香园:在肿瘤的治疗上,很多治疗方式存在副作用,这些副作用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这种情况?罹患肿瘤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其生活质量将会受到影响,那么生活质量可否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评估指标?

朱军教授:我认为应该将重视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尤其是病人的感受,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指标。我们应谨慎的评估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将我们关注的重点放在病人的生活质量上,注重病人自我感受的改善。我们不能盲目的认为新的治疗手段一定能带来巨大的改善,在这过程中恰恰需要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评估它的效益比或者效价比,并为病人做出最恰当的治疗选择。

丁香园:很多肿瘤科医生,会觉得有些自己治疗的患者仍会不可避免的走向死亡,所以会觉得作为肿瘤科医生没有作为医者的成就感,针对这种看法,您是怎么看的?目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您觉得作为临床医生,我们该怎样处理医患关系?

朱军教授:不论是肿瘤科医生还是其他医生,我们都不可避免的面临着的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完全掌控我们所面对的疾病。我也不相信我们有可能将一个疾病完全掌控,完全治愈。肿瘤科医生只是更突出的面对这病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我并不认为我们肿瘤科医生没有成就感,随着治疗的过程和认识,我们在尽我们自己的努力在当前为淋巴瘤患者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在这服务中,有一部分病人获得了治愈,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改善了生存质量,使一部分病人减轻了痛苦,通过我们的努力及工作病人获得了收益,这就是受益。并不是只有治愈才是成就,而这恰恰是民众对医学尤其是肿瘤治疗的不切实际的标准,认为只有治愈了才是成功,虽然这也是我们追求的主要目标。

患者的期望值与医生实际能做到的存在一些差别,这正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这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在医患关系上的突出表现,这个矛盾的冲突不仅是医生而是整个社会包括民众对这个行业的特点的理解。我们不能要求社会、政府、媒体或者民众对医生做什么,我们只能规范自己做什么能做什么,我们必须尽我们的努力尽最大的诚意善意去沟通。善意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医生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基本道德的体现。医生尽努力后,绝大多数病人都能感受到,尽管他们也希望更好的结果但能够不仅以结果来判断。医患矛盾常常是在这个过程中的不尊重不理解或相互猜忌造成的,我们作为职业工作者只能通过职业的操守来进行沟通。我本身是个乐观主义者,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并没有强烈感受到病人对我的不尊重或不礼貌。即使有矛盾,通过这样的乐观的态度去沟通的话也可以是矛盾和风险降到最低。

丁香园:本次大会的主题后半部分是“促进临床研究设计”,您觉得目前临床研究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朱军教授:在临床设计方面,由于新药的不断涌现及国外市场对中国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新药的临床试验很多,包括一些自主设计的研究者发起的试验。这恰恰是我们整个行业包括我们整个队伍的不足,我们所受的训练很少以至于我们设计的试验往往比较粗糙甚至不科学,并相当主观。因此,我认为如果要设计一个临床试验就应该谦卑虚心的去学习、沟通,去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遵循临床来设计的基本规律。现在由于人为的主观性,我们的临床设计先天不足而有缺陷,在这方面我认为做好临床设计是关键,而临床设计来源于临床问题,但临床问题却不是都可以进行临床设计。需要我们对临床问题进行科学的思考,提出科学的问题,从而得到科学的解决途径,只有遵循这个规律才是临床设计或临床试验的可循的正确的路径。

临床设计首先要体现创新性,而创新性的前提就是基本的科学性。哪怕没有太多的创新也要遵循基本的原则。所谓的创新并不是想当然,而是要有基本的科学原理,包括临床设计,队列设计以及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知识。所以我认为临床试验是大范围多学科的合作,而不仅是一个专业的医生一个团队的事情。

丁香园:很多临床研究从开始设计到转化为临床,可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您认为,在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方面,我们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朱军教授:首先就是学习,我们要遵循基本的队伍的培训,比如新药的GCP的培训;还要参加符合国际规范的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来体会;在这基础上再来提出问题并反复讨论。我认为只有平心静气的来对待而不是以急功近利的心态,才可能将临床试验做好,才能体现出我们的创新性或科学性。

丁香园:现在学术论文的造假现象严重,很多人都是很浮躁的,您对现在的年轻学者有什么寄语吗?

朱军教授:作为临床医生,我们从事的是临床治疗,临床的诊断治疗关系到医生的职业基本道德和操守,而不能本末倒置认为我可以只顾科研。科研是创新性的体现,但我们的根本是看好病人,照顾好病人,这个大前提下是不容许我们弄虚作假,更不容许我们急功近利。只能是以科学的态度老老实实的态度,在为病人服务中来体现创新性以及科学研究的价值。一旦本末倒置,不论这个医生是年老还是年轻终究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并且与我们的职业操守是相违背的。

丁香园:感谢您接受我们丁香园的采访,祝您工作顺利!

编辑: 晓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