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厄洛替尼单药、联合化疗疗效相当 前瞻性国际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CALGB 30406)中位随访25个月结果显示,对于182例未经化疗、少量吸烟/不吸烟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厄洛替尼单药治疗或与卡铂+紫杉醇联合治疗6个周期后序贯厄洛替尼方案的疗效相近,但前者毒性更小。在两种方案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者均最有可能获益(摘要号7503)。
吉西他滨维持治疗未显效 一项随机Ⅲ期临床研究中,51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吉西他滨+卡铂4周期治疗后,255例疾病未进展者随机接受吉西他滨+最佳支持治疗(BSC)或BSC直至疾病进展,结果显示吉西他滨维持治疗并未显著改善患者生存(摘要号7506)。
早期姑息治疗延长生存 随机Ⅲ期临床研究显示,151例新诊断的转移性NSCLC患者接受早期姑息治疗或常规抗肿瘤治疗,前者与后者相比,12周时的生活质量和情绪均显著改善,生存期也得以延长,而且还能减少终末期强化治疗的应用(摘要号7509)。
IGF-1R靶向治疗未改善生存 开放标签Ⅲ期临床研究采用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单抗(figitumumab)+紫杉醇+卡铂治疗681例晚期非腺癌NSCLC患者,对6个周期治疗的评价结果表明,figitumumab的加入并未显著改善患者总生存(OS)(摘要号7500)。
纳米紫杉醇提高有效率 一项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表明,对于1052例ⅢB/Ⅳ期NSCLC患者,采用纳米级白蛋白结合紫杉醇(nab-紫杉醇)+卡铂一线治疗,与紫杉醇+卡铂相比,总有效率(ORR)和安全谱得到显著改善,且前者对鳞癌具有高度活性(摘要号LBA7511)。
NSCLC辅助治疗
硒剂化学预防无益 东部肿瘤学协作组(ECOG)开展组间随机双盲Ⅲ期临床研究,对1522例已接受手术切除的Ⅰ期NSCLC患者给予硒酵母或安慰剂,中位随访4年以上结果显示,硒酵母化学预防并未带来显著获益,两组的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1年后第二原发肿瘤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摘要号CRA7004)。
新辅助化疗远期获益有多少? 一项法国研究对355例可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中位随访13.8年,结果表明,与单纯手术相比,丝裂霉素+异环磷酰胺+顺铂新辅助化疗2周期(有效者术后辅助治疗2周期)并未显著改善患者OS,但可使患者稳定保持8%的生存获益超过10年,而多变量分析提示其有远期获益(摘要号7003)。
吉非替尼辅助治疗不改善生存 NCIC CTG BR.19研究4.7年随访结果显示,在503例切除后ⅠB~ⅢA期NSCLC患者中,吉非替尼辅助治疗2年与安慰剂
治疗相比,无显著的无病生存(DFS)或OS获益,KRAS和EGFR复制对吉非替尼治疗无预后及疗效预测价值(摘要号LBA7005)。
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
新铂类可治疗铂类耐药者 随机Ⅲ期临床研究(SPEAR)提示,以铂类为基础治疗6个月内无反应或疾病进展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新型铂制剂picoplatin+BSC与BSC相比并未显著改善患者生存,但对此前治疗从未有反应或45天内复发的难治性患者生存有显著改善(摘要号7002)。
一线化疗加西妥昔单抗对部分患者有益 英国Ⅲ期临床研究(MRC COIN)显示,对1316例无法手术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在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5-FU)或卡培他滨一线化疗的基础上,加入西妥昔单抗不能改善KRAS野生型患者的OS或PFS,但基线时有0~1处转移或5-FU治疗者有可能从西妥昔单抗治疗中获益(摘要号3502)。
复发后生存预测因素有哪些? 欧洲多中心转化性研究提示,对于Ⅱ/Ⅲ期结肠癌患者,BRAF基因状态(突变对无突变)、肿瘤部位(右侧对左侧)和至复发时间(TTR,≤18个月对>18个月)是复发后OS的显著预测因素(摘要号3504)。
西妥昔单抗辅助治疗无生存获益 Ⅲ期临床研究(NCCTG N0147)表明,对KRAS野生型、可切除的Ⅲ期结肠癌患者,在mFOLFOX6辅助化疗基础上加入西妥昔单抗不能显著改善3年 DFS率及OS率。对于KRAS突变型患者,加入西妥昔单抗则降低了3年DFS率(62.3%对70.3%,P=0.02),3年OS率也有降低趋势(摘要号CRA3507、3508)。
其他消化道肿瘤治疗
舒尼替尼对胰腺内分泌肿瘤有效 随机双盲Ⅲ期临床研究显示,对晚期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T)患者,舒尼替尼37.5 mg/d持续给药与安慰剂相比可显著改善PFS、ORR和OS,且患者耐受性良好(摘要号4000)。
食管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疗效不定 荷兰Ⅲ期临床研究显示,对363例可切除的食管癌或胃食管连接部癌患者,术前给予卡铂+紫杉醇每周方案联合同步放疗,与单纯手术相比可显著改善OS(两组1、2、3年OS率分别为82%对70%、67%对52%、59%对48%),毒性可耐受(摘要号4004)。
法国Ⅲ期临床研究则提示,与单纯手术相比,术前顺铂+5-FU联合新辅助放化疗并不能改善Ⅰ/Ⅱ期食管癌患者OS(31.8个月对43.8个月,P=0.66),反而增加术后30天死亡率(7.3%对1.1%,P=0.054)(摘要号4005)。
贝伐珠单抗不增加食管癌一线化疗疗效 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Ⅲ期研究(AVAGAST)表明,774例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患者,在卡培他滨+顺铂一线化疗基础上加入贝伐珠单抗,与加入安慰剂相比未能延长OS期(12.1个月对10.1个月,P=0.1002),但次要终点PFS和ORR有显著改善(摘要号LBA4007)。
放化疗联合干扰素不延长胰腺癌患者OS 多中心开放标签Ⅲ期临床研究(CapRI)最终结果表明,110例接受R0/R1切除的胰腺腺癌患者在术后12周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放化疗(顺铂+5-FU+外照射)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或单纯5-FU治疗,两者OS分别为32.1个月和28.5个月,但无显著差异,前者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后者(摘要号LBA4012)。
转移性乳腺癌治疗
舒尼替尼联合化疗并未改善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 一项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表明,对于593例新诊断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转移性乳腺癌(MBC)或晚期乳腺癌患者,在多西他赛中加入舒尼替尼治疗直至疾病进展,虽然总有效率(ORR)显著提高,但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均未得到显著改善(摘要号LBA1010)。
另一项SUN1099研究提示,对于442例曾接受过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与卡培他滨单药治疗组相比,舒尼替尼+卡培他滨组患者的PFS和OS也均未得到显著改善(摘要号LBA1011)。
Eribulin可改善MBC患者生存 EMBRACE研究表明,对于762例接受过多次治疗的MBC患者,与医师选择的任何单药化疗、内分泌治疗或生物治疗相比,新型非紫杉类微管动力学抑制剂eribulin可显著延长患者OS(13.1个月对10.7个月,P=0.04)(摘要号CRA1004)。
乳腺癌转移灶生物学标志物状态在治疗前后发生改变 会议上有3项研究对乳腺癌进展前后受体状态的改变进行了探讨。
瑞典一项研究证实,约1/3的乳腺癌患者在疾病进展后,其雌/孕激素受体(ER/PR)状态会发生改变;在进展前后,ER状态未发生改变者与发生改变者的OS有显著差异,但无论初始ER状态如何,ER阴性者的生存均较ER阳性者差(摘要号1009)。
加拿大和英国的一项联合分析是目前探讨原发性、复发性乳腺癌样本中ER、PR、HER2状态改变的最大规模前瞻性分析(258例),其结果提示,因3种受体状态在疾病进展后均有可能发生改变,须重新检测复发灶受体状态以指导后续治疗(摘要号1007)。
意大利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在255例MBC患者中,肝转移灶ER、PR和HER2状态发生改变的比例分别为16.0%、29.8%和13.1%,从而使18.8%的患者治疗策略发生改变,这也提示了对患者转移灶进行重新活检评估的重要性(摘要号CRA1008)。
贝伐珠单抗联合一线化疗可延长MBC患者PFS 一项对E2100、AVADO和RIBBON-1研究中2447例MBC患者进行的荟萃分析显示,在MBC一线化疗方案(以紫杉类、蒽环类或卡培他滨为基础方案)中加入贝伐珠单抗,可使患者PFS显著改善,但中位OS改善并不显著(摘要号1005)。
T-DMI+帕妥珠单抗二线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初获证 一项国际多中心Ⅰb/Ⅱ期研究显示,对于37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或MBC患者,T-DM1(曲妥珠单抗-微管抑制剂DM1嵌合药物)联合帕妥珠单抗方案的安全性、患者耐受性及初步疗效较好;与T-DM1单药相比,毒性反应无显著增加。在Ⅱ期研究中,T-DM1的剂量定为3.6 mg/kg(摘要号1012)。
两联口服药物治疗MBC初显疗效 美国一项Ⅱ期研究(S0430)表明,对于112例MBC患者,口服药物卡培他滨、环磷酰胺联合治疗的有效率(RR)和PFS与卡培他滨单药、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或索拉非尼的疗效相似,尤其是对于之前接受过较多次治疗和ER阴性的患者(摘要号1006)。
乳腺癌局部治疗
Ⅲ期随机对照研究显示SNR治疗非劣效性 NSABP B-32研究表明,对于3989例临床腋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单纯前哨淋巴结切除(SNR)疗效不劣于SNR+常规腋清扫(AD),两组患者的OS率、无病生存(DFS)率或局部控制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摘要号LBA505)。
ALND未改善局部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疗效 美国ACOSOG Z0011研究显示,对于991例已接受局部切除+放疗、前哨淋巴结(SN)阳性的患者,与仅行SN活检(SNB)相比,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并未显著改善患者5年OS率、DFS率和局部控制率(摘要号CRA506)。
TAM单药亦适宜于ER阳性老年早期乳腺癌治疗 美国一项中位随访10.5年的研究证实,对于ER阳性、仅接受病灶局部切除、年龄≥70岁的636例Ⅰ期乳腺癌患者,他莫昔芬(TAM)联合放疗使其同侧乳腺癌复发率绝对降低6%,但生存改善并不显著(摘要号507)。
内分泌治疗后患者认知功能有改善 一项瑞典研究表明,对于在BIG1-98研究中接受来曲唑或TAM治疗5年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停止上述治疗后1年,其认知功能得到改善,但在不同治疗方案间,认知功能复合评分并无显著性差异(摘要号527)。
卵巢癌
Ⅱ期研究显示AMG 386+紫杉醇治疗复发患者安全有效 该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复发卵巢癌患者对新型血管生成抑制剂AMG 386+紫杉醇联合治疗可耐受,AMG 386显示出剂量依赖的抗瘤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摘要号5000)。
ROCA联合TVS可用于≥50岁女性卵巢癌筛查 研究者应用整合年龄因素及癌抗原125(CA125)动态变化的卵巢癌危险计算模型(ROCA),对3238例50~74岁绝经后女性进行评估,将其分为高、中、低危三组,分别给予经阴道超声检查(TVS),每3个月复查1次CA125水平和每年复查1次CA125水平,8年随访结果提示,ROCA联合TVS对卵巢癌筛查的特异性高达99.7%(摘要号5003)。
Tcon巩固化疗可改善GC或TC化疗后的患者生存 美国一项Ⅲ期研究显示,对于831例ⅠC~Ⅳ期患者,吉西他滨+卡铂(GC)诱导化疗组和紫杉醇+卡铂(TC)诱导化疗组患者的中位PFS期无显著差异(20.0个月对22.2个月),经多变量校正后,两组OS期亦无显著差异(43.8个月对57.3个月),但诱导化疗后给予紫杉醇巩固化疗(Tcon)可改善OS(摘要号LBA5008)。
Ⅲ期研究证实CP与C-PLD一线治疗疗效相似 意大利的MITO-2研究显示,对于820例进展期卵巢癌患者,卡铂+紫杉醇(CP)治疗组与卡铂+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C-PLD)治疗组的中位PFS期(16.8个月对19.0个月)和OS期(53.2个月对61.6个月)均无显著差异(摘要号LBA5033)。
前列腺癌
多西他赛、泼尼松联合贝伐珠单抗可改善mCRPC患者PFS 美国CALGB 90401研究表明,对于1050例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mCRPC)患者,多西他赛+泼尼松标准治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可使PFS期显著延长至9.9个月,但OS无显著改善(摘要号LBA4511)。
Denosumab治疗后,CRPC患者SRE发生率显著低于唑来膦酸 一项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证实,对于1901例至少有1个骨转移灶的CRPC患者,与唑来膦酸相比,完全人源化抗RANKL单抗denosumab可显著延迟或预防骨相关事件(SRE)发生(摘要号LBA4507)。
新型紫杉类药物cabazitaxel可使多西他赛治疗失败的mCRPC患者获益 TROPIC研究中位随访12.8个月的结果提示,对于755例多西他赛治疗失败的mCRPC患者,6个周期cabazitaxel+泼尼松治疗后的OS、至疾病进展时间(TTP)和RR均优于4个周期米托蒽醌+泼尼松治疗(摘要号4508)。
ADT联合放疗疗效优于单纯ADT 对于1205例局部晚期或高危前列腺癌患者,NCT00002633研究中位随访6年的结果表明,在接受长期雄激素剥夺治疗(ADT)联合放疗后,患者的OS和疾病特异性生存获益显著优于单纯ADT,且晚期治疗毒性并无显著增加(摘要号CRA4504)。
药物去势治疗联合局部放疗可改善局部控制率 法国一项Ⅲ期随机对照研究中位随访67个月的结果显示,对于273例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在药物ADT治疗3年基础上,联合局部放疗(盆腔48±2 Gy,前列腺70±4 Gy)7周以上,可显著降低临床进展危险,获益主因局部病灶得到控制(摘要号4505)。
白血病
达沙替尼或尼罗替尼治疗新诊断CML-CP有效 一项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DASISION)将519例费城染色体(Ph)阳性、新诊断(慢性期)慢性髓性白血病(CML-CP)患者随机分入达沙替尼(dasatinib)100 mg Qd组或伊马替尼400 mg Qd组。结果显示,达沙替尼组12个月时的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CCyR,83%对72%,P=0.0011)和主要分子学缓解率(MMR,46%对28%,P<0.0001)均优于伊马替尼组(摘要号LBA6500)。
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ENESTnd)对846例新诊断CML-CP患者的分析显示,采用尼罗替尼(nilotinib)300 mg Bid或400 mg Bid治疗的患者,其12个月时的MMR率显著高于伊马替尼400 mg Qd治疗者(44%、43%对22%,P均<0.0001)(摘要号6501)。
Bosutinib治疗伊马替尼治疗失败CML-CP安全可行 一项国际多中心Ⅰ/Ⅱ期研究针对299例伊马替尼治疗出现耐药或不能耐受的CML-CP患者的初步研究显示,应用酪氨酸激酶Src/Abl双重抑制剂bosutinib治疗具有一定的病情缓解作用,且血液毒性反应较小,最常见的是1~2级胃肠道反应(摘要号6502)。
FLT3和NPM1基因状态对老年ALL患者预后的影响 德国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对于60岁以上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FLT3和NPM1基因状态不影响其总生存(OS),但显著影响第一次完全缓解期(CR1)患者的无事件生存(EFS)率(摘要号6505)。
首次CR时行aSCT显著提高患者OS 美国M.D.安德森(Anderson)癌症中心一项研究,对54例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的分析显示,hyper-CVAD联合伊马替尼治疗者的3年完全缓解(CR)率及OS率优于单用hyper-CVAD治疗者,且在首次CR(CR1)时进行异体干细胞移植(aSCT)可明显提高3年OS率,尤其是对于4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接受aSCT者与未接受aSCT者的3年OS分别为90%和33%)(摘要号6506)。
来那度胺初始治疗老年CLL安全有效 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一项Ⅱ期研究,针对60例未经治疗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老年患者(中位年龄71岁),应用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沙利度胺类似物)治疗,结果显示较为安全,最常见不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该药可诱导CR或部分缓解(PR),最佳反应率出现在治疗9周期后(摘要号6508)。
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滤泡性淋巴瘤有益 一项国际多中心Ⅲ期随机对照研究(PRIMA)纳入1217例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的研究表明,在含利妥昔单抗的诱导免疫化疗后给予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两年,与观察组相比可显著提高无进展生存率(PFS,82%对66%,HR=0.50,P<0.0001);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感染(37%对22%)(摘要号8004)。
BEACOPP强化治疗PET2阳性进展期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 一项回顾性研究以164例新诊断进展期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为对象,于ABVD治疗两周期后行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FDG-PET)评估,阳性者(PET2+)改为BEACOPP强化治疗。结果显示,PET2+者2年OS率接近于PET2-者(96%对98%)(摘要号8006)。
标准治疗联合WBRT不改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OS和PFS 德国及瑞士多中心Ⅳ期随机研究(G-PCNSL-SG1)对551例新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分析表明,在大剂量甲氨蝶呤标准治疗基础上联合全脑放疗(WBRT),在OS方面较单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无显著差异(32.4个月对37.1个月,P=0.8),PFS亦无显著差异(摘要号8008)。
骨髓瘤
对于老年MM患者,VMPT+VT较VMP方案有更优的PFS 意大利一项多中心Ⅲ期随机研究(GIMEMA)将511例新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MM)的老年患者(≥65岁)随机分组:A组接受VMPT(硼替佐米+美法仑+泼尼松+沙利度胺)诱导治疗+VT维持治疗,B组接受标准VMP(硼替佐米+美法仑+泼尼松)诱导治疗。结果显示,A组和B组的CR率分别为38%和24%(P=0.0008),3年PFS率分别为60%和42%(P=0.007)(摘要号8013)。
来那度胺维持治疗的PFS优于安慰剂 法国一项多中心随机研究纳入614例在过去6个月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的骨髓瘤患者,给予来那度胺巩固治疗(25 mg/d,21天/月)两个月后,将其随机分为来那度胺维持治疗组(10~15 mg/d,直至疾病进展)或安慰剂组。结果显示,来那度胺维持治疗组患者的3年PFS获显著改善(摘要号8018)。
来那度胺维持治疗的TTP优于安慰剂 美国一项多中心Ⅲ期随机双盲研究(CALGB 100104)中,568例MM患者于ASCT后100~110天时,起始来那度胺或安慰剂维持治疗。结果显示,来那度胺组至疾病进展时间(TTP)显著延迟,且患者不良反应与安慰剂组相似(摘要号8017)。
头颈部肿瘤
凡德他尼可延长甲状腺髓样癌患者PFS 对于尚无标准治疗方案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甲状腺髓样癌,国际多中心Ⅲ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ZETA)(n=331)首次提示,凡德他尼(vandetanib)具有延长患者PFS的显著作用(HR=0.45,P=0.0001)(摘要号5503)。
Zalutumumab显著延长铂类治疗失败的头颈部鳞癌患者PFS 国际多中心Ⅲ期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研究(ZALUTE)对286例铂类化疗失败的头颈部鳞癌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新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zalutumumab治疗者与接受最佳支持治疗者的中位OS分别为6.7个月和5.2个月(P=0.065),前者PFS显著长于后者(9.9周对8.4周,P=0.001)(摘要号LBA5506)。
放疗持续时间和顺铂剂量影响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OS 一项Ⅲ期临床研究(RTOG 0129)纳入743例Ⅲ/Ⅳ期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分割照射(70 Gy/7 w)组或同期增量加速组(72 Gy/6 w),两组均给予同期顺铂化疗。随访发现,两组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但放疗的持续时间和顺铂的剂量可显著影响患者生存(摘要号5507)。
p16和吸烟因素影响口咽癌患者生存 对RTOG 9003研究中口咽癌患者资料的分析表明,p16(HPV感染的替代指标)及吸烟因素可影响患者生存情况。免疫组化检测p16阳性者的5年OS(49.0%对19.6%)和PFS(43.6%对19.0%)优于p16阴性者(P均<0.0001)。此外,吸烟累积指数(pack-years)每增加1,死亡及疾病进展危险即增高1%(摘要号5510)。
其他
联合palifosfamide 方案可延长软组织肉瘤患者PFS 美国一项Ⅱ期随机对照研究(PICASSO)显示,对于67例转移性/不可切除软组织肉瘤患者,与多柔比星单药相比,palifosfamide(一种新型DNA交叉连接复合物)+多柔比星超过6个周期治疗,可使患者PFS延长近1倍,且患者耐受良好(摘要号10004)。
肿瘤病理特征和KIT突变状态是胃肠间质瘤的预后、预测因素 一项组间Ⅲ期随机对照研究(ACOSOGZ 9001)对713例术后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原发性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中位随访20个月的结果表明,肿瘤病理学特征(肿瘤大小、位置、细胞有丝分裂速度)和KIT基因突变状态可作为患者预后因子及无复发生存(RFS)的预测因子(摘要号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