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一例

2012-08-25 15:46 来源:丁香园 作者:desperado-c
字体大小
- | +

主诉:患者,男性,23岁,因“乏力、纳差、尿黄4天”于2011年11月24日入院。

现病史: 患者因过度疲劳饮酒后,自觉全身乏力、纳差、厌油、尿黄4日,时有右季肋部不适,于2011年11月24日在泗阳县人民医院就诊。

查体示:巩膜中度黄染,咽部充血,扁桃体Ⅱ°肿大,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略肿大,肝区叩击痛(+),脾肋下6cm,移动性浊音弱阳性,双下肢无肿。
辅助检查示:尿胆红素(++),肝功能TBil 87.8μmol/l,ALT479U/L,AST 364U/L,当日转本院门诊,以“亚急性重型黄疸肝炎”收住院。

入院后诊疗经过:入院后嘱患者休息,给予异甘草酸镁、门冬氨酸钾镁、还原型谷胱甘肽、苦参碱、葡萄糖等保肝退黄降酶治疗。

患者入院次日发热,38.5~39.7℃,给予头孢西丁钠每日2.0g,体温仍继续升高,11月28日给予头孢西丁钠每日4.0g,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每日2.4g,利巴韦林每日0.3g,静脉输注,体温逐渐正常,咽痛好转。

12月6日停用抗生素和利巴韦林。

12月8日再次发热,加用阿昔洛韦0.25g,静脉输注,每日3次,体温有所控制,但未降至正常范围。

既往史: 平素体健,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中毒史。

辅助检查:

2011年11月24日血常规:WBC19.7×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12.8%,淋巴细胞比率82.3%,血小板135×10^9/L,尿胆红素(++)。肾功能:肌酐67.3 μmol/L,尿素氮1.5 mmol/L。甲、丙、戊型肝炎病毒抗体均为阴性,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b(+)。血糖5.7 mmol/L、便常规正常。

2011年11月29日血常规:WBC 24.6×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11.1%,淋巴细胞比率83.8%,血小板88×10^9/L。

2011年11月29日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肝脏回声增粗增强,边缘锐,血管清晰,胆囊体积66 × 22 mm,壁厚12mm,内无胆汁,肝门处胆管未见明显扩张,门静脉内径15mm;脾体积增大(肋间厚40mm,长径183 mm);胰腺体积正常,轮廓清晰,回声均匀,胰管不扩张;腹腔可探及液性暗区,右下腹最大深度65mm。

2011年11月30日肝功能:TBil139.1 μmol/l,DBil 102.5 μmol/l,ALT 171.2 U/L,AST 111 U/L,ALB 32 g/L,TBA 149.6 μmol/L,LDH 510 U/L,GGT 195.3 U/L,ALP 343 U/L。

骨髓穿刺检查示:异型淋巴细胞>50%,提示感染性骨髓象、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类白血病反应。

2011年12月5日血常规:WBC 8.3×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24.4%,淋巴细胞比率68.6%,血小板117×10^9/L,Hb 122g/L。

2011年12月12日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肝脏体积正常,回声均匀,胆囊体积正常,壁厚3 mm,毛糙,内壁可见一长约7mm的稍强回声,后方无声影;肝门处胆管、门静脉未见明显扩张;脾体积正常;胰腺正常;腹腔所见范围未探及明显液性暗区。

2011年12月18日血常规:WBC 10.68×10^9/L,中粒性细胞比率15.1%,淋巴细胞比率82.5%,血小板83×10^9/L,Hb 95 g/L。肝功能:TBil 55.4 μmol/L,ALT 132.2 U/L,AST 90 U/L,ALB 39.5 g/L,TBA 26.3 μmol/L,LDH 292 U/L,GGT 198.1 U/L,ALP 432 U/L。

2011年12月10日和12月20日共2次血培养均无细菌生长,同时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送至南京迪安医学检测中心检测EB病毒抗体示IgG(+)、IgM(+),EBV DNA8.08×10^3拷贝/ml。

2012年1月2日血常规:WBC6.04×10^9/L,中粒性细胞比率47.7%,淋巴细胞比率47.2%,血小板282×10^9/L,Hb 116 g/L,肝功能:TBil 28.9 μmol/l,ALT 73.6 U/L,AST 30 U/L,ALB 38.5 g/L,TBA 5.3 μmol/L,LDH 164 U/L,GGT 171.4 U/L,ALP 173 U/L。


第二部分:诊断与讨论

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治疗:

12月15日给予干扰素300万U,皮下注射,每日1次,4日后体温仍未正常。

12月15日和12月19日分别给予地塞米松10mg。12月20日加用强的松30 mg/d。

12月30日强的松逐渐减量停药,体温及血常规检测结果正常,肝功能基本正常,患者于2012年1月7日出院。

讨论

EB病毒感染与非洲Burkittt淋巴瘤、鼻咽癌和胃癌有关。成年人以发热、皮疹、肝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某文献研究的68例患者中,59例发热患者体温3~5天降至正常,47例为肝功能异常患者,住院1个月内复常25例,6个月内复常45例,2例常规保肝治疗无效,肝功能持续异常超过6个月。

本患者骨髓穿刺提示感染性骨髓象、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类白血病反应,反复多次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淋巴细胞高达83.8%,经治医生坚持认为白细胞总数升高就是细菌感染,未进行血细菌培养便联合应用头孢西丁钠、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二种抗生素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白细胞总数下降就认为是抗生素治疗有效,停用利巴韦林后患者体温和血白细胞总数缓慢升高,经治医生认为抗生素停用过早,感染未控制,再次联用抗生素,体温持续升高。

文献报告骨髓浆细胞数超过3%为浆细胞增多,主要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造血系统疾病、肝硬化及肝炎、结缔组织病、病毒感染及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等。后经二次血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且EBV抗体IgG(+)、IgM(+),EBV DNA 8.08×10^拷贝/ml,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停用抗生素,加用阿昔洛韦和干扰素治疗。因合并贫血且肝功能恢复慢,加用强的松治疗20日。患者体温、血常规分析正常,肝功能基本正常出院。

文献报告利巴韦林通过改变病毒核酸库mRNA形成而抑制病毒,有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经利巴韦林治疗4~5天后临床表现好转出院,但出院后又出现反复发热,分别于病程1个月、1.5个月、6个月再次入院,前2例经IFN-α治疗痊愈,第3例入院时已出现肝衰竭表现,咽分泌物及腹水EBV-PCR检测均为阳性,最后治疗无效死亡。

中毒症状较重,炎性渗出多的患者及早应用激素,对减轻症状,缩短疗程,淋巴结、肝脾回缩都有明显效果。本病例经利巴韦林治疗效果明显,表现为肿大的淋巴结与脾脏恢复,腹水消失较快。但体温反复升高,可能与本病易反复发热的特点及利巴韦林应用时间短,剂量小(文献应用每日0.8g)有关。本病例肝功能恢复慢,通过短期激素治疗对发热、贫血和肝功能的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关注。

考虑本病例误诊原因:
①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经验性对发热和WBC升高者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
②医生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治经验,考虑问题过于简单,思维不够开阔;
③病情复杂,对反复或持续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大、腹水、黄疸和肝功能异常等未用一元化原因去分析病情以明确诊断;
④辅助诊疗科室对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查不熟悉,多次外周血常规检查未报告异型淋巴细胞的比例,确诊EBV感染后追问,才知当时骨髓检查异型淋巴细胞的比例为50%以上,但报告中未明确记载;
⑤临床“三基知识”不牢固,对淋巴细胞明显升高者的特点及鉴别诊断重视不够。不重视血培养,本例骨髓检查已经排除淋巴细胞白血病、仅凭淋巴细胞明显升高就应想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⑥药品厂商对抗生素的销售策略促使临床滥用抗生素,医生对3日确诊未重视,习惯常规应用抗生素,也是误诊误治的原因。

编辑: 玲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