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原发性副神经节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12-05-25 09:15 来源:丁香园 作者:郑 海红等
字体大小
- | +

副神经节瘤是起源于原始神经嵴交感神经始基的肿瘤,主要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仅6 %左右发生于肾上腺外,其中以颈部、后腹膜多见,甲状腺发生的较少,它是起源于甲状腺内的副神经节组织,属于相当少见的肿瘤。作者收治了1 例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原发性副神经节瘤( PPTG) 的患者,经显微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作进一步探讨,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男, 36 岁,因发现颈前肿块9月于2010 年2 月入院。入院后查体: 颈前右侧可及一肿块,大小约2. 0 cm × 1. 5 cm,半球形,质中,边界清,活动可,随吞咽上下活动。B 型超声: 右叶甲状腺内见2. 1 cm × 1. 6 cm × 1. 4 cm 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均匀,有包膜。CDFI 示结节周边见环绕血流,内部见丰富的动静脉血流。诊断右甲状腺实性占位,考虑腺瘤可能。肾脏及肾上腺B 型超声均未见明确肿块。

1.2 方法 手术切除标本经4%中性甲醛固定,常规切片、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志采用EnVision法,一抗CgA 、Syn、S-100、CK、TG、EMA、CT、5-羟色胺、CT 基因相关肽、TTF1、CD34 及Vim,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公司。

1.3 结果判定 肿瘤细胞胞质出现棕黄色颗粒为( + ) ,S-100、TTF1 以胞核中出现棕色为( + ) 。

2.结果

2.1 大体检查 甲状腺组织一叶4.5 cm × 3.5 cm× 2.0 cm,切面见一结节,大小约1.8 cm × 1.5 cm ×1.0 cm,质均匀,似有包膜。

2.2 镜下观察 肿瘤细胞由主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主细胞排列成大小不一的巢团状、片状,被纤维血管组织围绕形成器官样结构。主细胞呈多边形、圆形,细胞界线不清,胞质丰富,淡红染或细颗粒状,部分胞质可见空泡; 核圆形、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分裂相少见( 图1) 。瘤细胞巢周边或主细胞之间可见梭形之支持细胞。

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CgA(+) ( 图2) 、Syn(+) ; S-100 蛋白仅细胞巢周支持细胞阳性( 图3) ;CK、TG、EMA、CT、5-羟色胺、CT 基因相关肽、TTF1、CD34 及Vim 均为阴性。病理诊断甲状腺原发性副神经节瘤。



3.讨论

副神经节瘤是起源于副神经节细胞的肿瘤,发生于头颈部副神经节瘤少见,仅占头颈部肿瘤的0.16%左右。头颈部最常见的副神经节瘤是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颈动脉体瘤,其次是来自于颈静脉球的颈静脉球瘤,发生于甲状腺的原发的副神经节瘤较少见,最早是在1964 年由Van Miert 首次报道,到目前文献中大约有25 例报道,除2例外所有的肿瘤均发生于女性,平均年龄48 岁( 年龄范围9 ~ 73 岁) ,临床表现多为无症状、无功能性的颈部肿块,在临床及形态学上与甲状腺占位很相似。本病例是发生于男性,属于少见病例。

3.1 组织病理学特点 PTPG大体标本典型表现是肿瘤界限清楚,包膜完整,灰褐色至棕褐色,肿瘤平均约3 cm 大小( 范围1.5 ~ 10 cm) ,多数位于甲状腺内,偶尔可见肿瘤扩展至气管或喉,文献报道中有1例扩展至纵隔,尚无病例出现明确转移性播散。其典型组织学特点为肿瘤呈分叶状或巢状生长,周边可见纤维血管分割。肿瘤细胞由主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主细胞呈多角形,伴细颗粒状双嗜性胞浆,核圆形至椭圆形,染色质细颗粒状及小核仁,偶尔可见到含有增大并浓染核的细胞; 支持细胞呈梭形,含深嗜酸性胞浆,多分布在瘤细胞巢周边或穿插在主细胞之间。免疫组织化学表现: 主细胞: NSE、Syn 及CgA 阳性,CK、EMA、TG、CT、5-羟色胺、CT 基因相关肽及Vim 阴性; 支持细胞: S-100 阳性。

3.2 鉴别诊断 此肿瘤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 1)透明变梁状肿瘤( HTT) : 滤泡源性罕见肿瘤,常呈梁状生长方式和明显的透明变。大体: 常呈单发性、实性,有包膜,界限清楚,中等大小肿瘤。平均直径≤2.5 cm,切面均质性,不清晰的分叶状,淡黄色,偶尔以灰白色斑点和条纹及间断的血管为标界,罕见大片钙化。组织学特征: 梁状-腺泡样生长,瘤细胞胞浆细颗粒状,嗜酸性、嗜双性或透明,小梁内见透明物质( PAS 阳性基底膜物质) ,瘤细胞多角形或短梭形,胞核见明显的核沟和假包涵体,并见小的核仁,偶见核分裂,核周见淡黄色圆形的胞浆小体。瘤细胞可排列成窦隙形或由纤细的纤维血管基底支持的小梁。PAS 阳性的透明变物质与淀粉样物质很相像,但淀粉染色阴性。免疫组织化学: Tg、TTF-1( + ) ,CT( - ) 。电子显微镜: 表现为多形性细胞的一个群体,细胞外基膜物质积聚,细胞内中间丝和“指纹状”排列的溶酶体; ( 2) 甲状腺髓样癌: 免疫组织化学CK、CT 基因相关肽、CT、及CEA 阳性,刚果红染色阳性; ( 3) 转移性类癌: 甲状腺转移性类癌呈CK 免疫阳性,并有明显的间充质生长,甲状腺内多发性瘤灶和嗜滤泡性.

3.3 预后及治疗关于PTPG 的预后,所有报道均认为是良性肿瘤,但在部分病例中有伴随一侧或两侧颈动脉体肿瘤。对于PTPG 的治疗手术完全切除就足够且预后很好。只有在手术不能完全切除或手术后局部肿瘤有残留时才采用放疗。本病例发生于男性,手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转移,预后良好。

编辑: 马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