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用力肺活量(以%表示)在两组受体间并无差异,而在两组供体间偏大组比偏小组偏低
供体的肺脏和受体的胸腔大小不匹配,可能会影响最大呼气气流的主要因素,即气道阻力、气道塌陷倾向、肺弹性回缩力。为了探究这一问题,美国爱荷华大学卡弗医学院Michael Eberlein博士等人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2012年2月出版的chest杂志上。
这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159例行双侧肺移植的成人。根据性别和身高来计算受体和供体的预计总肺活量(pTLC)。并使用下列公式:pTLC比=供体pTLC/受体pTLC来衡量受体和供体肺的大小匹配情况。根据预计总肺活量比将患者分为偏大组(pTLC比>1.0)和偏小组(pTLC比≤1.0)。并根据pTLC比以及受体和供体的预计功能来分析移植肺功能。其中,偏大组有96例,平均pTLC比为1.16 ± 0.13;而偏小组有63例,平均pTLC比为0.89 ± 0.09。
在移植术后1至6个月,与偏小组相比,偏大组FEV1/FVC比(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即一秒率)较高(0.895± 0.13 vs0.821 ± 0.13, P <.01) ,而肺排空时间常数预测相对较低(0.38 ± 0.2 vs 0.64 ± 0.4, P < .01)。预计用力肺活量(以%表示)在两组受体间并无差异,而在两组供体间偏大组比偏小组偏低(52.4% ± 17.1% vs 65.3% ± 18.3%, P < .001)。以生存分析来估计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OS)的发生率,结果提示偏大组BOS发生的可能性较低(P <0.001)。
据此得出结论:预计总肺活量比大于 1.0提示移植肺尺寸偏大、呼气气流量较高,而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的发生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