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以往报道其占所有骨折类型的2.6-4%,男性好发年龄呈双峰,即25岁以下和55-75岁之间,而女性则呈单峰分布于50-60岁之间。多种受伤机制可导致锁骨骨折,非创伤性锁骨骨折多见于原发或转移性肿瘤、骨生成不全等先天疾病,或佝偻病等后天疾病。
尽管有多种分型可用于锁骨骨折,但最常用的还是Allman分型系统,其分型依据主要是骨折的部位。保守治疗和手术均可用于治疗锁骨骨折,手术指证包括开放性骨折、严重移位或复杂骨折、尖锐骨折端导致的皮肤问题、神经血管损伤及明显不愈合,相对适应证包括多发伤、浮肩损伤,或部分出于外形考虑的病例。钢板固定仍是锁骨骨折手术治疗的金标准,其它内固定物包括弹性钛钉等髓内固定物、锚钉、克式针、Rush针、梅花针等。而这些固定物的都可能因出现骨不连而不得不取出。
R. Singh等英国利兹教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对锁骨骨折后保守和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将成果发表于Injury杂志。该研究选取了2005年11月至2007年11月间在该医院接受治疗的成人锁骨骨折患者200例,排除未成年患者、病理骨折患者。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保守和手术两种治疗,保守治疗组即患肢悬吊等外固定,伤后3、6、12、24周随访。手术治疗的患者经过术前评估后一般采用钢板固定,对于已经为伤后24周而骨折断端皮质间仍无桥接的患者诊断为骨不连,应用自体髂骨进行植骨。
表1 研究对象的受伤机制分析
图1 入选患者年龄分布
表2 患者Allman骨折分型、治疗方式及骨不连发生情况(括号内数字)
共有20例患者失访,其中18例来自保守治疗组,2例为手术治疗组。剩余180例参与最后结果分析,其中159例接受保守治疗(88.3%),21例(11.7%)进行手术。在接受手术的患者中,超过半数(11)是因为既往治疗后出现骨不连,其它适应证包括皮肤问题(4)、开放性骨折(2),完全移位或粉碎骨折(3)以及神经血管并发征(1),内固定物包括重建接骨板(12),锁定接骨板(5),动力加压接骨板(3),钩状接骨板(1)以及Bosworth螺钉(1),其中一例为锁定接骨板+Bosworth螺钉固定。11例进行了植骨术,均达到了愈合标准。
图2 锁骨中段骨折取内固定前后X线片
表3 保守及手术治疗组治疗后肩关节UCLA评分对比
作者认为,该研究得到几个比较重要的结论:一、该项目得出的锁骨骨折的发生率低于目前通用的数据,但此差异可能与排除标准有关;二、该研究的手术率为11.7%,高于通常文献中的数据,考虑原因包括对骨不连风险的更深入理解和患者的要求和预期;三、内固定物去除率为42.9%,其它文献中为50-100%,且末次随访时无残留症状;四、术后感染率为4.8%,既往有文献报道为18%,但近期报道中此项数据趋于降低,考虑与不断进步的无菌技术和预防性抗生素试用有关;五、保守治疗组中未复位骨折的UCLA评分令人满意,且不愈合率为0,类似于其它文献。
表4 锁骨中段移位骨折不同试验研究情况分析
【编者按】:锁骨骨折属于骨科的常见损伤,对于治疗方式,虽有争议,但仍趋于保守治疗为主,而对于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各家意见也比较一致。此项研究的作者认为,骨不连仍是手术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坚持对相关患者进行保守为主治疗的同时,如发现与骨不连相关的症状或危险因素,则应该及时进行手术。同样,通过该项研究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要求的提高,许多传统的观点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这也是我们在决定治疗方式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A 2-year experience, management and outcome of 200 clavicle frac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