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更新版解读

2011-11-21 17:53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13、免疫调节治疗

2010年更新版指出“免疫调节治疗有望成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2005年指南的描述则是“免疫调节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回首一看,恍若时间倒流。免疫治疗是重要,教科书这么说,王福生教授的文章也这么写,可到如今也没有1个拿得出手的免疫调节药物。胸腺肽α1的研究多年来也没有看到什么进展。抽空,继续学习一下lihai1999版主的免疫学笔记。希望将来免疫治疗“有望”成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手段。

14.中药及中药制剂治疗

2010年更新版对中药治疗惜字如金,把2005年指南中提到的唯一的中药制剂“苦参素”也删除了,看来的确需要进一步验证。

15.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

2010年更新版共有6条推荐意见,与2005年有相当大的变动。

第(一)条: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2010年更新版首先指出“慢性HBV携带者暂时不需抗病毒治疗”,同时指出“应每3~6个月进行生化学、病毒学、甲胎蛋白和影像学检查,若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证,可用IFN-?或核苷(酸)类似物治疗(Ⅱ-2)”,特别对“年龄>40岁,特别是男性或有HCC家族史者,即使ALT正常或轻度升高,也强烈建议做肝组织学检查确定其是否抗病毒治疗”。

第(二)条: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10年更新版指出“普通IFN-?3~5MU,每周3次或隔日1次,皮下注射”,2005年指南的剂量是“5MU”,看来剂量不是越大越好,感染版关于干扰素的很多讨论也涉及到此点。与2005年指南不同是,“普通IFN-?如治疗6个月仍无应答,可改用或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增加了联合治疗这个方法。对于聚乙二醇IFN-a2a和聚乙二醇IFN-a2b,则都指出“疗程1年(I)。具体剂量和疗程可根据患者的应答及耐受性等因素进行调整”。核苷类药物的疗程则以拉米夫定为代表,指出“在达到HBVDNA低于检测下限、ALT复常、HBeAg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至少1年(经过至少两次复查,每次间隔6个月)仍保持不变、且总疗程至少已达2年者,可考虑停药[84](II)”,与2005年指南相同,但2010年同时指出“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

第(三)条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10年更新版指出“此类患者复发率高,疗程宜长。最好选用干扰素类或耐药发生率低的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普通IFN-?和聚乙二醇IFN-a2a疗程均“至少1年。具体剂量和疗程可根据患者耐受性等因素进行调整”。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疗程应更长:在达到HBVDNA低于检测下限、ALT正常后,至少在巩固1年半(经过至少3次复查,每次间隔6个月)仍保持不变、且总疗程至少已达到2年半者,可考虑停药[76](II)。由于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可以延长疗程”。

第(四)条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010年指南显然比2005年指南更积极,指出“HBeAg阳性者的治疗指征为HBVDNA≥104拷贝/mL,HBeAg阴性者为HBVDNA≥103拷贝/mL,ALT正常或升高”,HBVDNA的标准较2005年指南降低了1个log级,提出“因需要较长期治疗,最好选用耐药发生率低的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其停药标准尚不明确”。

第(五)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010年指南指出“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只要能检出HBVDNA,不论ALT或AST是否升高,建议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及时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语气更加肯定,同时也强调了“知情同意”。2010年指南还指出“因需要长期治疗,应好选用耐药发生率低的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不能随意停药,一旦发生耐药变异,应及时加用其他已批准的能治疗耐药变异的核苷(酸)类似物(II-2)”,看来,拉米夫定要逐步推出肝硬化治疗的舞台了。

第(六)条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的预防和治疗,是全新的一条。2010年更新版中的提到这5点,都很重要,“1.严格掌握治疗适应证:对于肝脏炎症病变轻微、难以取得持续应答的患者(如ALT正常、HBeAg阳性的免疫耐受期),特别是当这些患者<30岁时,应当尽量避免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2.谨慎选择核苷(酸)类药物:如条件允许,开始治疗时宜选用抗病毒作用强和耐药发生率低的药物。3.治疗中密切监测、及时联合治疗:定期检测HBVDNA,以及时发现原发性无应答或病毒学突破。对合并HIV感染、肝硬化及高病毒载量等早期应答不佳者,宜尽早采用无交叉耐药位点的核苷(酸)类药物联合治疗。4.一旦发现耐药,尽早给予救援治疗:对于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一旦检出基因型耐药或HBVDNA开始升高时就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抑制病毒更快、耐药发生较少、临床结局较好。关于其他药物耐药患者的治疗临床研究相对较少,有关的治疗推荐意见主要根据体外研究结果。对于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发生耐药者,亦可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对于阿德福韦酯耐药者,可加拉米夫定、替比夫定联合治疗;对于未应用过其它核苷类似物者,亦可换用恩替卡韦。对于核苷(酸)类发生耐药者,亦可考虑改用或加用干扰素类联合治疗,但应避免替比夫定和PEG-IFN联合应用,因为可导致外周神经肌肉疾病。5.尽量避免单药序贯治疗:有临床研究显示,因对某一核苷(酸)类发生耐药而先后改用其它苷(酸)类药物治疗,可筛选出对多种苷(酸)类耐药的变异株。因此,应避免单药序贯治疗”。建议大家对这6条重点学习。个人以为,关于救援治疗,写的有些单薄,EASL指南写的更好一些。

16.特殊情况的处理:

2010年更新版共列举了10种特殊情况,这10种特殊情况独立成章,显然,意味着指南制定者对此高度重视,对临床工作指导意义重大,个人以为,该章节是2010年更新版的精华所在,建议大家仔细研读。尤其是第(三)条至第(七)条,及(九)、(十)条,写的很好,原文如下:

“(三)应用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对于因其他疾病而接受化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应常规筛查HBsAg;若为阳性,即使HBVDNA阴性和ALT正常,也应在治疗前1周开始服用拉米夫定或其他核苷(酸)类似物。

对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在给予长期或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特别是针对B或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治疗时,应密切监测HBVDNA和HBsAg,若出现阳转则应及时加用抗病毒治疗[105]。

在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停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决定停药时间(II-1,II-3):(1)对于基线HBVDNA<2000IU/mL的患者,在完成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应当继续治疗6个月(Ⅲ);(2)基线HBVDNA水平较高(>2000IU/mL)的患者,应当持续治疗到和免疫功能正常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样的停药标准(Ⅲ)。(3)对于预期疗程≤12个月的患者,可以选用拉米夫定(Ⅰ)或替比夫定(Ⅲ)。(4)对于预期疗程更长的患者,应优先选用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Ⅲ)。(5)核苷(酸)类似物停用后可出现复发,甚至病情恶化,应予以高度重视。(6)干扰素有骨髓抑制作用,应当避免选用。

(四)HBV/HCV合并感染患者的治疗

对此类患者应先确定是那种病毒占优势,然后决定如何治疗。如患者HBVDNA≥104拷贝/mL,而HCVRNA测不到,则应先治疗HBV感染。对HBVDNA水平高且可检测到HCVRNA者,应先用标准剂量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3个月,如HBVDNA无应答或升高,则加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治疗。

(五)HBV和HIV合并感染患者的治疗

对于符合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标准的患者应当实施治疗(Ⅲ)。对一过性或轻微ALT升高(1~2×ULN)的患者,应当考虑肝活检(Ⅱ-3)。

对于未进行HAART治疗和近期不需要进行HAART治疗的患者(CD4>500/mm3),应选用无抗HIV活性的药物进行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例如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或阿德福韦酯。

对于正在接受有效HARRT治疗的患者,若HARRT方案中无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则可选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或阿德福韦酯治疗(Ⅱ-3)。对于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应当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Ⅲ)。

当需要改变HAART方案时,除非患者已经获得HBeAg血清转换、并完成了足够的巩固治疗时间,不应当在无有效药物替代前就中断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有效药物(Ⅱ-3)。

(六)乙型肝炎导致的肝衰竭

由于大部分急性乙型肝炎呈自限性经过,因此不需要常规抗病毒治疗。但对部分重度或迁延、有重症倾向者,应该给予抗病毒治疗(III)。

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包括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和慢性肝衰竭,只要HBVDNA可检出,均应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106](III)。

(七)乙型肝炎导致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初步研究显示,HCC肝切除术时HBVDNA水平是预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07],且抗病毒治疗可显著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108],因此,对HBVDNA阳性的非终末期HCC患者建议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

(九)妊娠相关情况处理

育龄期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若有治疗适应症,未妊娠者可应用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并且在治疗期间应采取可靠措施避孕(I)。

在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妊娠的患者,若应用的是拉米夫定或其它妊娠B级药物(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在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治疗可继续。

妊娠中出现乙型肝炎发作者,视病情程度决定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在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治疗(III)。

(十)儿童患者

对于12岁以上(体重≥35kg)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其普通IFN-?治疗的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与成人相似[53],剂量为3~6MU/m2,最大剂量不超过10MU/m2(Ⅱ)。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也可按成人的剂量和疗程用拉米夫定治疗,或阿德福韦酯[109]。

17、抗炎、抗氧化和保肝治疗

2010更新版加入了“抗氧化”字样,同时,在药物里面增加了“多不饱和卵磷脂制剂”,删除了联苯双酯。个人以为,“双环醇”也大可删除。

18.抗纤维化治疗

与14章节一样,意思没变,字数减少了。

19.患者随访

无变化。

附1、本指南推荐意见所依据的证据分级,不赘述。

附2、抗病毒治疗应答相关名词解释,2010年更新版增加了原发性治疗失败、病毒学突破、生化学突破、耐药等名词,删除了2005年指南中的联合应答的有关名词。在病毒应答的解释中,尚增加了完全病毒学应答和部分病毒学应答两个名词。在耐药的解释中,增加了基因型耐药、表型耐药、交叉耐药等名词。从中可以体现,本次指南对抗病毒治疗和耐药的高度重视。

附3.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一般流程图:在路径中,2010年更新版以有无肝硬化做为分界点,再次体现了本指南对肝硬化的重视,临床实践中也更具操作性。

指南全文请进入论坛下载

分页: [ 1 ]   [ 2 ]  

编辑: jia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