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位居发达国家女性最常见癌症类型第十一位。其生物学行为多为直接侵犯周围解剖结构、或通过淋巴管及循环系统远处扩散。血行转移一般导致骨、肺、肝脏受累,而淋巴道扩散一般首先累及髂内、闭孔淋巴结,其次为子宫旁淋巴结。
文献报道宫颈癌确诊至出现皮肤转移的间隔期平均为 16.9 个月,而皮肤转移很可能意味着宫颈癌进入快速进展期。此前曾报道宫颈癌出现皮肤转移是终末期事件,确诊至死亡的时间间隔为 3 个月。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的 Yeung 教授等在 2015 年 10 月的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Case Reports 报道了一例宫颈癌转移至胆囊切除术脐部切口的病例,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下。
患者女性,52 岁,因尿失禁、排尿困难、肛门坠胀 6 周入作者所在医院急诊。此前曾门诊行环丙沙星治疗,症状无改善。内窥镜检查见宫颈处有一外生性肿瘤,双侧宫旁增厚。
腹腔、盆腔增强 CT 检查,见宫颈处 5.8 cm × 5.7 cm 高密度肿物,伴左宫旁、左输尿管受累,导致肾盂轻度积水,左髂外可见两枚病理性肿大淋巴结(图 1)。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 HPV-16 阳性;宫颈外口活检结果为宫颈中分化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图 2)。
图 1. 患者治疗前 CT 扫描,上方两图示宫颈处原发肿物;下方两图示左侧髂外淋巴结肿大
图 2.(A)宫颈肿物组织学切片,见低分化癌细胞巢浸润性生长,细胞核多形性、细胞界限清晰。可见大量核分裂及单个肿瘤细胞坏死。(B)HPV 替代性标记物 p16INK4a 在肿瘤细胞呈弥漫性强阳性,胞质和细胞核着色
该患者诊断为宫颈 IIIB 期(T3bN1M0)HPV 阳性鳞状细胞癌,行 PET-CT 检查确定分期,见脐部有一摄取增强灶。影像学提示脐部有一约 2 cm 的增厚区(图 3),考虑为肉芽组织、既往感染、甚至可能为肿瘤种植,但后者可能性极小;建议活检。
图 3. 图示前腹壁脐部 PET 检查阳性。左侧为轴位重建,右侧为矢状位重建
进一步问诊,患者此前曾经脐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此考虑为瘢痕组织炎症所致。经综合评估,计划行全盆腔野放疗,单次 1.8 Gy,总计 45 Gy;盆腔双侧壁及影像学阳性的淋巴结加量至总剂量 61.2 Gy。四周放疗完成后,再次评估以考虑进行腔内近距离增强放疗。放疗期间加用治愈剂量的顺铂化疗。
开始体外放疗四周后,患者出现疝所致的脐周疼痛。因为患者此前 PET 扫描见脐部摄取增强,因此将病例转至妇科肿瘤小组会诊。会诊意见为手术切除该肿物。术中见脐下一处 3 cm 结节,累及筋膜;病理检查为转移癌,符合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图 4)。免疫组化证实肿瘤细胞 p63 弥漫性核阳性、p16 细胞核及胞质强阳性,符合宫颈原发的转移性鳞状细胞癌。
图 4.(A)脐部肿物代表性组织学切片,见癌细胞巢生长于致密纤维性间质内。形态学与宫颈原发肿瘤处细胞(图 2A)一致。(B)免疫组化 p63 染色,证实恶性细胞为鳞状细胞来源。(C)免疫组化 p16INK4a 阳性进一步证实恶性细胞来源于宫颈
综合上述资料,上调该患者分期为 IVB 期(T4bN1M1),但由于患者化疗及放疗已经几近结束,因此仍完成了放化疗。脐部肿物恰好位于 18 个月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脐部入口处。
该例十分罕见:转移部位为宫颈癌确诊前 18 个月时无关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愈合的创口处。据作者查阅文献表明,宫颈癌脐周转移仅有一例发生于宫颈癌手术治疗后的报道。本例的独特之处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转移灶切除这段时间间隔内未行任何手术。推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微小病灶种植到脐部切口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