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周清、吴一龙等的论文《EGFR突变丰度预测EGFR TK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近日发表在世界顶级肿瘤学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上,这个研究将改变肺癌治疗策略。
据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吴一龙介绍,此前医学界一般认为,符合女性、不吸烟、腺癌这3个因素的肺癌病人,使用易瑞沙或特罗凯这两种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有效率可达60%。几年来,经过吴一龙等中外专家的科研证明,其实基因突变才是关键因素,如果检测出有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肺癌病人,服用这两种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有效率可达70%到80%,很多晚期病人已经存活3—5年,最长7年。
但为什么还有20%到30%的肺癌病人明明查出有基因突变,却服药无效或者短时间后就失效?吴一龙这篇论文揭开了这个难题的谜底:原来,疗效不仅与是否有基因突变相关,还与基因突变的量有密切关系。
吴一龙介绍,他们利用两种敏感度不同的检测方法,一种是只能查出30%以上的EGFR突变量,另一种是连一个细胞发生突变也能查出,分别筛查出两组肺癌病人,都给予靶向药物治疗。结果发现,第一组即基因突变量大的肺癌病人,疗效特别好,而第二组即突变量小的病人疗效则很一般,差别非常明显。
吴一龙说,这个研究将改变肺癌治疗策略。目前,对肺癌病人,一般先查有没有EGFR突变,如果有突变,就建议吃靶向药物。今后要对有突变的病人进一步分类,根据突变量的大小,决定是否吃靶向药物,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