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预测模型确定ⅢA-N2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指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
惠周光 王绿化 戴洪海 梁军 吕纪马 周宗玫 冯勤付 肖泽芬 陈东福 张红星 殷蔚伯
目的:对于行根治性切除的IIIA-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放疗的临床价值仍有较大争议,确立合理的术后放疗指征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该类患者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建立预测模型,从而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术后放疗,并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评价预测模型的价值。
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的221例IIIA-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临床特征把患者分成不同亚组,分别评价术后放疗对不同亚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和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的影响。确定能够从术后放疗获益的亚组患者,并根据其临床特征建立预测模型,从而确立术后放疗指征。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吸烟指数(每天吸烟支数×吸烟年数)<400(χ2= 4.550,P=0.033)、临床N2(χ2=8.990,P=0.003)、pT3-4(χ2 = 6.068,P=0.014)、鳞癌(χ2=6.165,P=0.013)或阳性淋巴结≥4(χ2= 5.050,P=0.025)的患者接受术后放疗能够显著改善总生存率。把上述5项临床因素分别评为1分,根据患者具备上述临床因素的多少分别给予0~5分,并根据该数学模型将患者分为低危组(0~1分,53例)、中危组(2分,82例)和高危组(3~5分,86例)。对于低危组患者,术后放疗不能显著提高总生存率(3年:76.8% vs. 57.1%,P=0.531)、无病生存率(46.2% vs. 53.8%,P=0.358)和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68.0% vs. 74.0%,P= 0.412);对于中危组患者,术后放疗可以显著提高总生存率(44.2% vs. 69.0%,P=0.033),趋向于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 (27.4% vs. 42.1%,P=0.064),但不能显著提高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64.9% vs. 74.1%,P=0.287);对于高危组患者,术后放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总生存率(17.5% vs. 50.8%,P=0.000)、无病生存率(7.3% vs. 33.2%,P=0.000)和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42.7% vs. 61.6%,P=0.006)。
结论:对于行根治性切除的IIIA-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该预测模型能够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术后放疗。强烈推荐具有3~5项临床高危因素(吸烟指数<400、临床N2、pT3-4、鳞癌、阳性淋巴结≥4)的患者进行术后放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