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世界肺癌大会掠影

2011-07-19 00: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字体大小
- | +

2011年月,来自全球6800余名肺癌研究者,齐聚郁金香之城,探讨肺癌这一全球性严重疾病的解决之道。连续5天的第14届世界肺癌大会(14 th WCLC),几乎涵盖了肺癌的方方面面,从预防到烟草控制,从基础、转化性医学到临床,从古老的外科治疗到放射治疗再到化学治疗,人类与肺癌抗争的进步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历史的痕迹。

      丁香园网站负责人李天天与站友iseeyou也参与了此次盛会,以下链接是他们对大会的所思所感。


第十四届世界肺癌大会开幕式


阿姆斯特丹 The 14th World Conference on Lung Cancer 大会采风(参展篇)
阿姆斯特丹 The 14th World Conference on Lung Cancer 大会采风(人物篇)
阿姆斯特丹 The 14th World Conference on Lung Cancer 大会采风(专业篇)
阿姆斯特丹 The 14th World Conference on Lung Cancer 大会采风(风景篇)  

 14th WCLC:肺癌领域的学术盛宴
作者:吴一龙


       本届大会最引人之处,在于对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响应,在于以IPASS、OPTIMAL、EURTAC等研究提示的肺癌个体化治疗模式的奠定,还在于对肺腺癌和肺鳞癌驱动基因靶标的确定。以此为起点,肺癌的解决前景越来越明朗。

发表于6月29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美国国立肺筛查试验(NLST),显示了对吸烟者进行肺癌的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可使吸烟者的肺癌死亡率降低20%,全因死亡率降低7%。这是一项被誉为足以影响肺癌历史的为数不多的重要文献之一。国际肺癌研究学会(IASLC)在大会上专门为此发表了立场宣言:鼓励更多人参与筛查研究,鼓励不同领域的专家合作,鼓励进一步通过临床试验完善筛查技术和进一步处理的模式,鼓励将烟草控制与肺癌筛查结合起来,以更快、更好地早期预防和发现肺癌。

针对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小分子靶向治疗,引领了肺癌的个体化治疗。亚洲的OPTIMAL研究与欧洲的EURTAC研究,异曲同工,首次证明了东西方人群对EGFR突变个体化治疗的普适性。至此,EGFR突变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完成了它的假说试验和验证试验,成为肺癌临床实践的新模式,更引发了新一轮的肺癌个体化治疗研究。

另外,足以让大家感到激动的,应数被列为大会最佳报告之一的“肺鳞癌基因特点及其靶向治疗”。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哈默曼(Hammerman),报告了63%肺鳞癌的驱动基因改变,让我们看到了肺鳞癌靶向治疗的前景。未来一波肺癌研究热潮,有可能就由此而被推动。

在本届大会上,还活跃着一批来自中国的学者。据不完全统计,进行大会口头报告的中国大陆学者达30余位,展出壁报110余篇。其中,孙燕院士报告的埃克替尼研究、周彩存教授报告的OPTIMAL生活质量研究、韩宝惠教授报告的INFORM研究、笔者报告的厄洛替尼治疗脑转移的研究,均代表了我国临床研究的水平,引起了国外专家和学者的重视。

值得指出的是,我国的专家和学者在IASLC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有8位专家作为本届世界肺癌大会的国际科学委员会委员,参加了审稿、选稿的工作。来自中国香港的莫克(Mok)教授当选为IASLC的候任主席,本人当选为IASLC的肺癌分期委员会委员和大中华地区IASLC的代表(Regent of China),张力教授当选为IASLC的早期发现和预防委员会委员,陆舜教授当选为组织委员会委员。不过遗憾的是,我们大陆的IASLC会员,目前不足两百名。

编辑: 冯志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