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21日,由哈医大二院承办,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肿瘤转移学术大会”隆重召开。500多名国内外肿瘤专家、学者聚首“塞北江南”,就我国肿瘤转移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肿瘤治疗的国际最新诊疗模式等进行广泛探讨和交流。
哈医大二院副院长王锡山教授在讨论到目前所提倡的MDT“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时,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肿瘤治疗模式。
MDT模式“创造生命奇迹”
“今年66岁的晚期结肠癌患者老吴,就是MDT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的受益者。”王锡山教授介绍。
2009年,现年66岁的老吴被诊断患了晚期结肠多发癌,合并多发性肝转移。他到全国知名大医院求诊,几乎所有医生都告诉他最多只有3个月生存期。
老吴及其家人抱着最后的希望找到王锡山教授。王锡山教授为其做了全面检查后发现,老吴结肠上有两处肿瘤病灶,分别位于结肠15厘米处和40厘米处,肝脏上有1大4小,共5处转移肿瘤病灶,最大的已有鸡蛋大小。
综合分析病情后,王锡山教授决定根据老吴的病情及身体状况采用MDT诊疗模式,先施以新辅助化疗控制原发及转移病灶的发展,再视病情变化决定后续治疗方案及手术时机。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吴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肝脏上的4处小的肿瘤病灶已经完全消失,大的肿瘤病灶也已经变成了一处阴影,结肠上的原发肿瘤边界变得清晰了,没有继续侵润发展的迹象。
王锡山教授判断时机已经成熟,决定为其实施结肠肿瘤切除手术,彻底切除了结肠上的原发肿瘤。
转眼两年过去了,老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现在的他和常人一样,健康地享受着生活。
王锡山教授表示,随着近年来MDT治疗模式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像老吴这样“创造生命奇迹”的肿瘤晚期患者会越来越多。
从改进方法到改变理念
每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约为760万人,其中24%发生在中国,而中国癌症患者的治愈和带癌生存率仅为15%。以结直肠癌为例,单纯手术治疗癌症的患者五年生存率仅在50%左右。
在这次学术盛会中,50位顶级肿瘤、外科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大会倡导建立适合我国病人特点的MDT“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旨在转变我国目前的肿瘤治疗理念,最大限度地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改善我国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
国外文献报道以结直肠癌为例,2007年全球结直肠癌患者新发病例近120万,死亡数约60万。结直肠癌目前位于全世界常见恶性肿瘤的第3位。其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约占结直肠癌患者的六到七成,五年生存率仅为40%左右,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如采取MDT治疗模式,其术后五年生存率可提升20%左右,达到50%至70%。
王锡山教授表示,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强调诊疗的规范化、个体化及综合性,为病人提供最佳的诊疗效果。该治疗模式不仅是治疗方法的改进,更是治疗理念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仅提高肿瘤的5年存活率,并且降低中晚期患者复发率,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多学科协作攻克医学疑难杂症是目前医学发展的趋势,MDT将使患者得到最科学、最合理、最规范的治疗,使患者最大程度受益。”王锡山教授说。